邓晓峰解密13年投资经:投资的赛场比拼的是学习能力
因为担心市场系统性风险还没有释放完,如果市场继续下跌会造成基金净值进一步回撤,所以,我一边在允许的范围内做一些股指期货的对冲,一边买入一些优秀而便宜的公司。当时的想法是,如果市场继续系统性下行,股指期货可以对冲并减小产品回撤,如果市场上涨,相信我们选的公司能够有超额收益,在弥补股指期货的损失后还能有正收益。用这个办法,我积累了足够比例的对冲头寸,同时把股票仓位加上去。运用对冲工具锁定系统性风险,可以在市场低迷的时候敢于做逆向投资,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当时,香港市场上出现了非常好的机会,我们通过港股通买了有吸引力的互联网公司和极度低估的汽车行业公司等。下半年,等到净值从年初的熔断中恢复过来并有十几个点的正收益,有了安全垫之后,组合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了,我开始把股指期货降下来。
在市场低迷的时候,想买一些优秀而便宜的公司,又要控波动,只能用高成本的对冲手段,这是一个成本很高的办法,但这是在当时时点对我来说最合适的做法。当时,我刚开始做私募,跟客户和渠道还有一个重新建立信任的过程,如果产品波动太大,客户不能接受,我自己的压力也大,反过来可能影响操作。
十六、中国基金报记者:从管理追求相对收益的公募基金到管理绝对收益目标的私募基金,是否需要一个适应期?有公奔私的基金经理说,做公募基本不需要考虑仓位,只需要选好个股就行了,在私募却必须同时考虑仓位和选个股,你的体会是什么?
邓晓峰:在公募基金主要做相对收益,应对系统性风险的准备不充分,私募基金是做绝对收益目标的,要有应对市场系统性风险的能力,包括怎样控制回撤,降低波动率。不过,在公募基金管理的产品规模较大,在管理大规模基金方面经验比较丰富。
通过多年的实践,我相信自己的方法长期可以获得超额收益,但基金管理人与客户需要双方花很长时间去建立信任,而信任只能是在创造回报至少是让客户比较早的脱离成本区才能实现的,需要通过自己一次一次的正确判断和净值不断创新高,来赢得客户信任。这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约束条件。
我们算是开了一个好头,但投资肯定会有波动,中间出现波折是不可避免的,未来肯定会有风险有回撤的。今年年中开始,我们对接纳新增申购资金比较谨慎,一方面想控制规模,一方面也担心渠道和投资者预期太高。我们还是希望基金稳健发展,把投资者的短期预期降下来,也希望给所有的老客户带来更好一些的回报,以后即使有波动,也尽量不亏损,整体的心态会好一些。这是一个事业,要慢慢做,中间需要一个不断磨合的过程。
十七、中国基金报记者:有朋友评价,你是灵活的价值投资者,是这样吗?认错会不会比较难?
邓晓峰:我从来不认为自己一定是对的,而要看事情怎么发展,产业怎么变化,企业怎么运作。我不会因为对一个公司有偏好,或者曾经在上面赚到钱,就一直觉得它很好,企业跟人一样,有的好企业不能适应环境改变可能慢慢会变差,有一些公司可能曾经比较差,但也会变好,比如吉利汽车,早年不是一个很好的公司,但这几年它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对过去比较差的公司,我们容易有负面的偏见,要破除偏见,看它的产品怎么样,消费者的反应怎么样,它是不是可以重新走出来,客观更重要,要实事求是,我们自己的对错并不重要。
认错我觉得不难,错了就错了,认错代表我进步了。我会不断去观察事情的发展,同时不断反问,我是不是认识有错误。做投资要面对高度的不确定性,我认为对的也会坚持,最后出来的结果,我对的当然好,如果结果证明我错了,我会反思为什么,然后重新去思考。
站在现在的时点,我们必须很客观,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做基金经理是对未来的判断,用经验和思维方式,对未来有一个演绎。等结果出来的时候,就是客观的,企业项目能否做成、产品怎么样,都要客观去研究,不断地将现实跟我们的假设映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