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晓峰解密13年投资经:投资的赛场比拼的是学习能力
十八、中国基金报记者:怎么看待价值投资与长期投资的关系?
邓晓峰:人们常把价值投资简单等同于长期持有,这种认识是有偏差的。
长期持有往往是因为我们的研究领先于市场,而中国市场的效率偏低,股价反映基本面的变化可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导致我们持有时间长。长期投资、价值投资不是持股不动,而是需要不断客观分析行业、公司的发展,并与当时的股价相结合,判断股价是否高估、风险收益是否合适,如果已经透支了未来,就要调整。
十九、中国基金报记者:你卖出的原则?会不会有卖早了的情况?
邓晓峰:我们卖出有三个原则:
一、如果发现最初对公司的判断和前景假设出现了错误,或企业发展的大环境变了,会卖出;二、如果股价的涨幅达到预期价位,公司的风险收益比也达到预期,会考虑卖出;
三、在类似属性的资产里,发现了更好的选择,也会卖出。
卖早了很正常,从组合的角度,我们会根据个股的表现不断调整,低估的时候超配,随着公司价值不断被发现,估值提高了,会逐渐降低配置,如果公司股价已透支了未来,可能会全部卖出。一只基金的持仓是多个行业的组合多个策略的组合,行业之内的比例处在动态调整的过程中,一城一地的得失不重要,主要是看整体配置长期获取超额收益的情况,长期是不是有超额收益更重要。
二十、中国基金报记者:资本市场是社会热点的反映,在股市,隔一段时间总会有一些行业很热闹,另一方面,中国的机构投资者占比也在不断提高,怎么样才能够领先同行,准确捕捉到行业变化带来的投资机会?
邓晓峰:在建立一个大的投资框架的时候,我会思考,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经济结构是怎么样的,各行业的利润会怎么样,价值量会怎么样,在资本市场的权重怎么样,从不同的角度去做行业的比较分析。
美国市场也是个重要的参照系,因为中美都是大国,产业都很全。
中国经济发展迅速,每隔几年,产业发展可能就会出现一些比较重大的变化,一些社会发展的大方向肯定会折射到产业层面,最终也会带来公司的变化,在资本市场上肯定也会有所反应。现在总体上是一个信息过剩的时代,我们会锁定一些社会价值量很大、值得花足够多的时间、回报率也比较高的行业去研究,比如TMT、互联网、消费品等,在这些行业花时间更容易得到更好的回报,其它一些大行业,我们也会阶段性地去回顾。在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之后,基本能够把握这种变化的脉络。
随着国内机构投资者不断发展壮大,市场的有效性也越来越高,因此,要把研究做到前面,当我们看到一些产业方向的时候,需要更快选出公司,或者根据经验判断出哪门生意的模式或者某个环节的生意更好。刚开始大家还会有分歧,如果我们的研究和认识超前于市场,会有一个比较好的进入时间点,投资领先一些就会主动一些,如果我们的研究只是跟上或落后市场,就很难有舒服的上车机会了,当你努力程度低于同行的时候,可能就没有特别好的位置给你了。
我们的研究覆盖在不断加宽,为什么我们大家要一起做高毅资产这个平台,最大的希望是组织可以超越个人,让每个人能够不断提高,有更快的进步,这是我们几个合伙人觉得更有意义的地方。我们希望未来能够做得更好,希望通过这个组织、这个平台,团队能够一起进步,这是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