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财富股票

邓晓峰解密13年投资经:投资的赛场比拼的是学习能力

来源:中国基金报  发布时间:2017-11-26 22:19:39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上证指数在10月创下6124点的历史新高后,市场暴跌。我管理的两个组合,因为仓位相对要低一些,跌幅低于市场平均,但仍然难以避免损失。

  六、中国基金报记者:青岛啤酒(32.020-0.23-0.71%)是你早期比较成功的投资,请讲讲过程?

  邓晓峰:我们2005年开始买青岛啤酒。

  那几年公司处在一个脱胎换骨的过程,不断消化历史包袱,包括并购的无效资产,很多亏损的小厂都处于优化、关停并转的状态,资产减值非常多。公司合并报表的有效税率非常高,因为各个子公司属地分别交税,盈利好的子公司与亏损的子公司所得税无法抵扣。往前看,公司的实际盈利能力比报表显示的要好很多,这从财务指标上是比较好判断的。

  与百威啤酒合作后,青岛啤酒产品的品质、工厂的运营水平都有提升。营销方面也做了很大的改进,山东本部主导的密集分销的模式相当成功,稳步扩大市场占有率。广东区域的大客户模式发展得也非常出色,尤其在高端市场。从管理层上看,董事长有包容力,能够协调各方尤其是与政府国资方面的关系。总经理大刀阔斧,执行力强,战略也清晰。山东本部的领导主导的品牌高低搭配、渠道密集分销的模式可以不断扩大根据地,具有延展性。这样还形成了管理层的梯队安排,当时觉得非常有潜力。啤酒又是一个不断增长的市场。我们判断公司的盈利能力被低估了,也相信这种低估未来一定会在市场上体现出来,当然,时间与节奏无法预测,但肯定不会太远,我们买入后不断加仓,2006年一度成为青啤最大的流通股股东。

  当时,公司净利润只占收入的3-4个百分点,我们预计未来公司的净利率能提高到收入的8-10个百分点,中国啤酒销量能达到5000万升,青啤大约可以占到20%大概1000万升,按均价3000元/千升、8-10个点的利润、20-30倍的估值,大体上可以框算出公司的市值。

  2007年该股涨幅超3倍,透支了未来的增长,我们也大幅降低了仓位。

  在做出一个投资决策时,我们尝试客观计算投资公司带来的回报,通常比较保守,市场往往会给出计算范围之外的回报,因为它不是标准的教科书或者是理性的、精确量化的市场,而是一个由人的情绪决定的市场。我们需要保持客观和理性,在市场过于乐观的时候降低投资比例。

  七、中国基金报记者:2008年次贷风暴席卷全球,A股暴跌,上证指数下跌了65%,三季度,在股市极度低迷的时刻,你在博时主题三季报中表示: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出现长期价值,四季报你更明确表示乐观,当时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邓晓峰:2008年有很多经验和教训值得吸取。

  我当时做基金经理的时间较短,对大的经济周期还没有很深的体会,对行业观察的时间也比较短,2008年,我们感觉到各行业都出了问题,需求出了问题,但不知道未来会怎样演变,也不知道会差到什么样子。

  2008年10月,中国政府启动四万亿刺激政策拉动经济时,股票当时已跌得非常便宜,大多数公司的资产负债表非常健康而强劲,国家的资产负债表也特别健康,负债率低,财政实际处于盈余状态。自下而上的角度好像明显有机会,资产负债表健康但收入利润表迅速恶化。因为外需没了,需求和订单一下子没了,企业盈利还会差多久,差到什么程度,完全不知道。我对经济能否起来、怎样起来,还没有认识和理解。但我觉得应该去做更主动的投资了,加了一些仓,但还是战战兢兢。对四万亿投下去,怎么样出效果心里也没底。后来大家觉得2008年刺激政策有点用力过猛,但中国政府从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也一样没有经验,力度过大是不可避免的,在危机时刻要抓主要矛盾。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