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晓峰解密13年投资经:投资的赛场比拼的是学习能力
2009年初,经济还没有开始复苏,看到每个月一万亿的新增贷款,远超历史上任何水平,又产生了新的恐惧,过度担心远期的问题,不能抓住重点和主要矛盾,对宏观经济理解的不足,对经济整体运行缺乏判断的弱点一下就暴露出来了。一季度市场一反弹,担心经济后面还有更差的时候,美国经济还有更差的时候,我就又减仓了。白白浪费了2008年四季度加仓的效果,而且后来一直不敢加仓。2009年市场大幅反弹,组合的股票仓位一直在70%多,在资产配置上做得不够好。经济在2010之后才完全起来的,但资本市场更有效率和预见性。
八:中国基金报记者:2011年,火电行业全面亏损,你在2011年四季度提出,电力行业的春天正在到来,并表示,机会来临时,得用盆接,而不是用针顶。请讲讲当时做这个投资决策的过程。
邓晓峰:从2010年开始准备投火电。电力行业是个大行业,当时很多电力公司跌到非常小的市值。原因不是需求的问题,电力的需求一直很好,是煤价的问题,是计划电和市场煤的矛盾,导致电力公司亏损,我们断定,未来真正的转折点在煤价下调,需要观察煤价下调的时点。2011年,国家政策转向,开始执行紧缩政策,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强度最大的时候过去了,对煤一类资源品的消耗强度会下降,需求会下降,而煤炭行业供应的调节有一个时滞,我们预测煤价一定会跌,但什么时间开始跌,需要观察,不用花太多精力,只要隔一段时间去看一下秦皇岛煤价指数,什么时候开始下来,是不是真的开始下来。
我们开始下重手是在2011年下半年。
我判断火电行业可能会出大机会,为什么?电力公司经过前几年很残酷的扭曲之后,被迫做出了调整:
第一,企业的效率都变得很高,因为煤价很高,电价受限,各类内部挖潜的方法都用上了;
第二,因为持续的亏损,资产负债表很差,电力公司的投资都降下来了,而能源的需求还是增加的,供应端在未来会改善。四万亿政策之后,其它行业都在大踏步前进,电力行业因为亏损严重反而是受到了约束的,2010年之后,只有神华还有钱去投资建电厂,神华很聪明,在煤炭价格最好的时候去投电力,其它的电力公司都投不起了,都是80%多的资产负债率,电力行业的供应受到约束,而需求前景还很不错;
第三,电力公司资产负债率特别高,相当于杠杆加得很大,就像贷款买房,加了很高杠杆,一旦行业回暖,全行业的回报率可以到非常高的水平。这个逻辑我们早已经想通了,但电力行业连续亏损了几年,关注的人特别少,所以我觉得这会是一个爆炸性的机会。极端的比如华电国际(4.130, -0.04, -0.96%),当时在香港的市值只剩下不到200亿港币,这几年好的时候它一年盈利都是100亿人民币,这里面蕴含着巨大的弹性。
后来电力行业的好转超出了预期,因为煤炭行业的低迷也超出了预期。煤炭好的时候,有太多的产能投放,一旦需求下降,价格跌得很快,煤炭的产业链除了生产端还有运输端,还有政府的税费,每个环节都拿走了一部分利润。当煤炭价格下跌了之后,这部分利润整体一下子全部转移到火电。不只是煤炭行业的利润下降,还有政府拿走的税费、以及其他各个环节的漏损,在煤炭价格下降的过程中,全部转化成了电力公司的利润,电力公司效益特别好。当然,因为特别好,电力投资又火起来,电力行业又成了周期性行业,加上中间有一轮放松管制,有一大批的产能投放,又失衡了,这就是周而复始的循环。
九、中国基金报记者:在底部买入,可能要经历漫长的等待,是否需要特别有耐心或者特别自信?2012年四月,电力股上涨了50%,之后又是一年多的盘整,2014年3月进入主升期,这样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是否非常乏味,你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