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晓峰解密13年投资经:投资的赛场比拼的是学习能力
以下是专访正文。
一、中国基金报记者:为什么刚进入证券业时会选择投行,这段经历对你做投资有什么帮助?后来为什么会转到资管部?
邓晓峰:2001年是那一轮牛市的高点,也是早期中国资本市场推倒重来的起点。之前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早期阶段,坐庄非常普遍,各类机构往往利用资金优势通过操纵市场来获取收益。经济学家吴敬琏当时在接受采访时就曾表示中国股市就像一个赌场,甚至比赌场还不如。2001年以来,银广厦、东方电子(4.600, -0.03, -0.65%)等造假公司的神话破灭,亿安科技、德隆系等庄股的崩盘对市场形成巨大杀伤。此前,东方电子一直都是绩优公司成长的代表,广泛得到机构投资者的认可。
实际情况却是,公司通过炒作自己的股票获取收益,然后把这些收益处理成上市公司的经营利润。同时,公司也将从资本市场的融资和炒股票的利润投入到经营中,持续从清华北大等最好的高校招大量优秀的毕业生,并给予非常好的待遇,如博士除高薪之外还配有住房和轿车。虽然财务上造假,但经营层面搞得也有声有色,市场上不断攻城略地。这类公司的崩盘让机构投资者损失惨重,进而深刻反思原有的坐庄模式,寻找新的方向。
我当时很年轻,也是一个愤青,觉得当时这个投机的被操纵的二级市场没有技术含量,骨子里有抵触意识,所以选择了去企业融资部。
在投行的三年多时间,我有机会从上市公司内部的角度观察企业的运作,这对我理解公司有许多的帮助。
当时有一批与我同时进公司的年轻人,分散在总部各个部门,大家都比较勤奋,晚上都待在办公室加班。我们都喜欢做研究,常常在一起讨论,交流各自的认识和理解,这是一段非常有意思的时光。
几年间,我们亲身经历了机构投资者原有市场参与模式的失败,从业者在困境中寻找新模式、新方向。另一方面,我们在做行业和公司研究时,找到了许多乐趣,发现了不少上市公司令人吃惊的增长。例如现在信璞投资的王璟,当时他在资产管理部,他的研究非常有穿透力,是整个市场上最早把茅台的发展和逻辑看清楚的人,现在还清楚地记得他在食堂里兴奋向我们介绍他的研究成果。因为发现我对通讯行业的研究领先市场,他推荐我去资产管理部做中兴通讯(38.180, -0.63, -1.62%)的研究介绍,也得到了资产管理部负责人的认可,并于2004年调去了资产管理部。
2001-2005年的漫长熊市,我看到了证券行业的清理整顿和多家证券公司的重组、倒闭,也旁观了机构投资者从坐庄模式转向组合投资、从操纵市场到重视基本面研究的转变,这是资本市场重塑的过程。5年的熊市放大了痛苦,市场也以连续大幅下跌的方式给造假的公司以严惩。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因为有太多和太成功的骗子存在,许多机构调研时先假设上市公司是不可信的,要上市公司证明自己。董事长讲的话大家不敢信,需要通过多方渠道去印证。当时形成了极度重视企业竞争优势的环境。资本市场的转变让研究变得最为重要,有技术含量且有挑战性,我从中寻找到了乐趣。
二、中国基金报记者:2005年,你到了博时基金,为什么?
邓晓峰:在庄股崩盘、操纵市场模式破灭后,资产管理行业都在反思并寻找新的方向,2002年,博时基金提出要做价值的发现者,易方达等公募基金公司也竖起了深入研究的大旗。2003年“五朵金花”行情爆发,公募基金主导的价值投资在市场大获全胜,博时基金当时对市场的影响力可谓举足轻重。2005年,博时基金社保小组扩充队伍,负责人归江与我曾是国泰君安的同事,向我发出了邀请,我对博时基金也很向往,所以选择来到了博时基金,开始担任社保组合的基金经理助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