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晓峰解密13年投资经:投资的赛场比拼的是学习能力
做投资很有意思,有机会亲见产业重构的过程、生产力的进步、企业本身的进步,在进步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生很大的价值链的变迁,给股东带来很大的机会。
这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也是一将功能万骨枯的过程,这个过程看起来很残酷,但是进步了之后,成功的公司会带动整个行业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和效率的提高,也拉动整个经济水平的上升,不要只看到失败也要看到成功。失败是一个过程,就跟生物进化一样,只不过生物进化是一个更大的样本,需要更漫长的时间。这种投入有成功有失败,很多钱的确是浪费了,但通过这个过程,剩下来的公司走出来的公司,会带动产业链上所有的公司整体往前走,这是探路的钱值得花,我们是大国,也耗得起。只要最后是整体的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就是有价值有益的,产业的水平上去了,竞争能力上去了,社会往前走了,还是看这个节点生产率的水平,只要生产率提高了,浪费的这点钱就是值得的。
未来,中国一定是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如果劳动力成本不上升,说明我们的发展路径是错的,习主席说要共同富裕提高劳动人民福祉,就是要提高劳动人民的收入水平。在劳动力水平上升的背景下,企业要适应成本的提高,通过生产率水平的提高,还能够赚钱,不适应的自然会被淘汰。
一些主导性的、在未来对全世界有重大影响的产业,比如人工智能、云业务,只有美国跟中国的公司中少数几家可以做起来,这些核心的产业在中国都处于很靠前的位置,而且不断在往上走。相反,日本是一个很麻烦的国家,它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一个个被中国、韩国替代,汽车和精密制造未来也都面临着挑战。在精密制造方面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我们看苹果产业链,消费电子产品近几年是整个精密制造最大的驱动力,中国是最大的受益者,我们30-50亿利润级的精密元器件公司,不断在替代日本,这样发展下去,日本企业的份额和市场会面临更大的压力。汽车行业日本仍然领先,但他们在电动汽车智能驾驶方面的发展是比较犹豫的,也是有分歧的,这可能会出大问题,一款汽车从产品初始的设想到上市,基本上需要三年的时间,前面犹豫后面花的时间更长,就会面临更大的压力。
总之,我看好中国经济的未来,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市场也会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机会。作为基金经理,我希望今后能够继续发掘更多真正创造价值的公司,为投资人持续创造良好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