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晓峰解密13年投资经:投资的赛场比拼的是学习能力
观点
未来机会可能在有巨大争议与不确定性的行业中
二十一、中国基金报记者:今年以来,蓝筹股走势强劲,漂亮50非常亮眼,2018年,市场风格会否转换?未来最大的机会在哪里?
邓晓峰:传统的龙头今年表现已比较充分,未来主要是内生增长提供的回报,估值上升的过程基本走完了。成长也是价值的一部分,关键是成长股与成长概念股的差别,像国投电力(7.780, 0.00, 0.00%),2011年到2014年从几个亿的利润增长到近60个亿的利润,几乎没有一家创业板有它增长快,你说它是价值股还是成长股?另外,中小创整体的风险跟少部分好公司的机会从来就不矛盾,中小创中也有一批优秀的公司,我们会选择有潜力的能做成事的公司,跟是否中小创没什么关系。我们只看一点,企业实际创造的回报,这就是价值,不是说不增长了就是价值股,这个概念是错误的。
我觉得未来的机会在创新,我们总体上面临一个巨大变化的时代,未来超额收益有可能会集中在有巨大的争议,或者有巨大不确定性的行业中。
二十二、中国基金报记者:具体来说,你目前最关注哪些产业?
邓晓峰:我们对很多大行业都比较关注,当然,会特别关注一些未来可能出现重大变化的行业,比如汽车业的电动化+智能化;互联网、人工智能与云业务;半导体。
现在大家对汽车业的电动化+智能化的方向没有太多的分歧,路径也看得比较清楚。
汽车的电动化和智能化是各方面推着往前走,既有传统的汽车企业,也有新的进入者比如特斯拉,相信未来还有潜在的进入者。中国的汽车业是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一起在往前走,配套特别全,真正的赢家现在还没有出来。方向确定了,后面就是一个赛马的过程,赛马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更明确的东西出来,这几年电池行业就特别明确了,CATL做得非常好,已经遥遥领先了,但两年前还看不清楚。
所以,一个产业的升级,隔几年会看得清楚,这是一个过程,不能简单预设,需要循环地假设-跟踪-修正,看最后的结果。有很多公司,我们可以从逻辑上去判断,从产品和商业模式的角度去看,如果有问题我们会做一些否定,但哪些最后能成,现在还不好判断,我们会对一些有潜力的备选公司,不断扫描,不断观察,不断缩小范围。
最后,当你有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好的产品出来,还要能够工程化大批量生产,又有稳定性,能够做到这一点,即使之前不是很强大的公司,更多的社会资源也会向你倾斜,也有机会成为赢家。这是社会整体创新的过程,创新大规模分解了,从上游的原材料,到下游的终端产品,中国市场大需求大,供应链也很全,更容易帮助最后的赢家出来。
像前些年的智能手机,苹果带动整个产业链向前走,给了整个产业链更新、进步的机会。智能手机在中国的终端市场大,产业链又全,方便企业进步或者改进,行业混战到现在,已经只剩下六家公司:苹果、三星、华为、VIVO、OPPO、小米,其它公司很难发展了。前几年深圳华强(23.620, 0.12, 0.51%)北山寨手机的氛围特别好,这几年小米把山寨都打死了,VIOV、小米、华为充分利用了中国的供应链,反应很敏捷,比较快的在一些细节上去创新,苹果这一代新产品除了3D sence是新东西,其它的创新,三星、小米甚至其它厂家都已经尝试过,没有新的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