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境外国资已超12万亿元 资产流失涉五宗最
这一观点从表面上看似乎无可辨驳之处,但仔细品一品又觉得有些问题。确实,通过混合所有制的方式可以推动国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等也能够明确分工、互相制衡,在防范国有资产流失方面有积极作用。但如果把国企规避海外风险的解决方案完全依托于混合所有制,似乎也有所不妥。
实际上,近几年国有企业“出海”基本保持相对稳定,而民营企业在海外的并购则呈现下滑趋势。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与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要承担实现国家海外战略及其它的社会责任,很多时候并不是完全根据经营收益来选择是否“出海”,因此会或主动或被动地面临着更多来自海外的风险。
比如,虽然我们知道某一邻国是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我们一些国有企业依然会选择参与到国家已经承诺援建或达成合作共识的项目,甘冒风险为两国睦邻友好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例如,位于全球著名的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我们的邻国尼泊尔。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截至2013年末,中国对尼直接投资的存量达到7531万美元。中尼两国已经签署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以促进双边经贸发展。尼泊尔的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中资企业和个人在尼泊尔的投资项目数量已经超过印度,成为尼泊尔最大外资来源国。投资主要集中在水电、基建等领域,参与其中的绝大部分是国企,比较有代表性比如中国电建、三峡集团和上海建工[-5.70% 资金 研报]集团等。
相对于民营企业的机动灵活,可以对海外风险做到望“风”而行、伺“机”而动,国有企业为响应国家战略而越来越多地走向海外,更像是一种必然。因为,在海外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500强企业进行竞争,在竞争中逐渐加速国有企业的国际化进程,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有效路径。
而相对与我们自身面临的海外风险,如今更值得我们警惕的是,为什么一百七十多年前,西方国家为了打开中国国门而大量消耗枪炮弹药,如今却比我们自己还关心中国国有企业走出海外的风险,希望我们不出去才好?其中的缘由,相信不辩自明。
机遇与风险是并存的,过于强调某一方都有失偏颇。实际上,既然选择了出海,哪会没有风浪。中国古代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等可歌可泣的事迹,又有哪一个不是九死一生。与其被潜在的风险吓爬下,不如提前做好迎难而上的准备,在风险控制上早作打算。
在国有企业走出海外的风险控制上,庞明川认为,主要是需要完善并购模式,规避投资风险,确保国企境外投资持续快速发展。第一,拓展海外并购模式,增加并购成功几率。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参与到海外并购中,战略性海外并购成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新趋势。在投资方式上则明显呈现出向非控股或少控股股权投资转变的趋势,比如持有少数股份、建立合资企业和联盟等。这无疑是一个上佳的策略——从中既可以积累和开展更为复杂的交易所需的经验,又可以融入当地的环境。第二,充分运用国际规则,灵活应对并购风险。从我国近期部分“走出去”企业屡屡受挫来看,目前跨境并购中的风险主要是政治风险,主要是来自两个层面:一是并购资产涉及重大国家利益的风险,二是投资所在地的居民和环境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