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境外国资已超12万亿元 资产流失涉五宗最
国务院国资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绝大部分中央企业都在境外(含港澳地区)设立了分支机构,这些机构遍布在世界150余个国家或地区,资产总额已经达到38.7万亿元。而在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纯境外单位中,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已分别达到4.68万亿元、4.49万亿元和1200亿元。
除了110多家央企在境外的巨额资产,地方国企境外资产也颇具规模,仅在“2014中国100大跨国公司”榜单中的34家地方国有企业,其海外资产已经达到4757.8亿元。
除此之外,国有控股金融机构的境外资产规模更加庞大。根据中国银行[-2.42% 资金 研报]业协会发布的《2013年度中国银行业社会责任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底,18家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在海外51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1127家海外分支机构,总资产超过1.2万亿美元,按照现有汇率,折合人民币7.45万亿元。
因此,仅从上述所涉及到的境外国有资产来说,这一总量已经是一个超过12万亿元的天文数字。
近几年来,中国的境外国有资产无论是规模还是增长速度都超出了人们的预期,也让社会越来越关注这一问题:这么庞大的境外国有资产究竟该如何进行有效管理?都有哪些特点?
对此,《国资报告》记者联系了东北财经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庞明川。庞教授认为,一般来说,境外国有资产的管理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双重性。即境外资产必须同时接受投资国(母国)和投资所在国(东道国)的双重管理。第二、国际性。境外资产是经过最初的国际贸易进而演化为国际投资形成的,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主要依托国际市场的发展,进而带动国内外向型经济更好更快地进入国际市场。第三、灵活性。境外资产主要是投资主体在跨国投资的过程中通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而形成的,为适应国际市场竞争,投资者在投资决策、资金投入、投资方式和投资地区选择等方面都必须具有高度的灵活性。第四、复杂性。主要体现在经营管理上的复杂和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的复杂等。
一方面是由于境外国资的规模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是由于境外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着复杂性,因此,也就不断有国有资产流失的案例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