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境外国资已超12万亿元 资产流失涉五宗最
5.“最腐败”的管理漏洞:薄启亮中饱私囊
过程:作为主管中石油海外业务的中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副总裁,同时也是中国石油[-3.97% 资金 研报]海外勘探开发公司总经理的薄启亮,曾是整个中石油最大的实权派,其负责的海外业务占据中石油的半壁江山。薄启亮利用亲朋好友在海外项目中寻租,中饱私囊。据媒体披露,薄启亮的哥哥通过代理人开设公司,专门负责中石油海外业务材料采购。中石油80多个海外项目,80%都是该公司的材料,每年收入在200亿左右。2014年5月16日,中纪委监察部通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副总裁薄启亮涉嫌严重违纪,正在接受组织调查。
反思:用监管堵住制度漏洞。长期以来,由于中石油在海外资产监管上存在着严重的制度漏洞,致使薄启亮之流能在并购、采购等项目上假公济私,寻租自肥。通过成立关联公司自己与自己做生意,致使国有资产落入个人腰包。而境外代理又衍生敛财“猫腻”,很多海外项目是以私人名义操作的,但投入的资金是国家出,不少项目最后就真成了私人的了。这成为国企海外机构某些心术不正者的生财之道,又往往令人难以发觉。自身的贪婪加上制度上的漏洞,给薄启亮之流打开贪腐和堕落之门。
风险篇·国企国际化是一种必然
近几年来,国有企业“出海”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有些代价也是十分惨痛的,有些失利本来是可以避免的,有些高管走向腐败也是令人惋惜的。以上所列举的境外国资流失的“五宗最”,也许未来仍会有类似情况发生。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等到事情发生之后再被动应对,相反,我们可以用更积极的方式来未雨绸缪、防微杜渐。首先,我们需要对境外风险的成因有更加清楚的认识。
东北财经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庞明川认为,近年来国企尤其是央企的境外资产在总体上运行良好,但是,也存在一些深层次的体制因素以及企业自身的原因等,严重影响境外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乃至资金安全。
首先,从政府层面上看,(1)多头管理、缺乏完善的境外投资管理体系。(2)对外投资服务功能不完善。(3)境外投资风险防范体系缺失,致使部分国有资产流失。其次,从企业层面上看:(1)部分国企缺乏长期的境外投资战略。(2)缺乏可持续的国际核心竞争力,无法支撑并购后的企业国际化管理。(3)缺乏优秀的国际化管理团队,并购后的整合(PMI)能力欠缺。(4)企业之间缺乏必要的横向沟通与合作,甚至相互拆台。再次,从外部环境上看:(1)金融危机之后虽然给国企的海外并购带来了新一轮的机遇,但也给这些在海外的企业带来大量的不良资产和投资损失。(2)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包括政治商业周期、重大自然灾害等,也会给国企的境外资产带来安全隐患和投资损失。
国有企业走出海外将面临诸多风险,这些风险的成因复杂,也包含着各种不确定性因素,这是众所周知的。然而,当前有一些声音认为,既然目前无法做到对这些风险的有效防范,既然存在着国有资产流失的案例,就说明当下国企尤其是央企的海外战略是存在问题的。与其冒着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走出国门,不如老老实实呆在国内,或者与更具风险意识的民营企业“混合”后才走出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