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斌解读深港通:中国与世界的进一步联通(全文)
无独有偶,历史又重复了一遍,2008年发生了一次全球性金融危机,这个危机当时发生在华尔街,受到影响比较大是美国,但是现在回头看2008年到现在,将近十年时间中在发达国家中复苏最快的还是美国经济,英国也是相对比较有活力的,日本和德国、一些欧盟国家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经济体,他们的复苏速度还是不如这些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经济体系。所以,这实际上对我们一个很大的启发,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金融体系,我们最终应该建设一个资本市场占主导地位的金融体系,以提高经济的弹性和竞争力,但这需要有一个发展过程,需要循序渐进,具体的阶段性目标应该是不断提高中国金融体系的直接融资比重,这应是既定和坚持的目标。我想IMF两位经济学家的研究充分说明一个资本市场主导的金融体系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经济弹性有决定性的影响。
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出现一个奇特的两难现象,首先是资金多、投资难;企业多,融资难。这张图是一个研究报告的节选,数据是节选了1979-2009年,三十年中国人均GDP增长了178倍,非常了不起,是这条红色曲线。这条灰色曲线是中国人均储蓄的增长倍数,是1619倍,财富的增加是非常迅速的,可以说是爆炸式的增长。财富的增加的同时,因为我们金融体系不完善,资金的配置效率还有待完善,所以这么多的资金本来是一件好事,也有可能会变成问题。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市场上经常有各种各样的泡沫,股市泡沫、债市泡沫、房市泡沫,大宗商品市场也出现投机和泡沫的现象。另外一方面,中国有大量的中小企业,有1400万家,中关村科技园区达到上市标准的企业就已经超过1000家(2013年数据),大量的中小企业缺乏融资渠道,所以这是一个很奇特的现象。一方面大量资金找不着投资渠道,另外大量的企业找不到融资平台。所以大家曾经有一个比喻,中国社会有两个“堰塞湖”,一个是资金“堰塞湖”、一个是企业堰塞湖,它们各自都孕育着很大的风险,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发展多层次金融体系,多层次资本市场,能够使他们对接,这样可以帮助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化解中国经济社会的风险。
我们讲中国今天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是推动中国经济转型,我理解中国经济转型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增量的发现,能够发现战略新兴产业,大家都熟知硅谷的模式,是通过VC、PE实现资本市场与科技的对接,引导科技人员和创业人业带领他们的企业走向更大的平台,带动了一波又一波高科技起飞。我们都很清楚过去三四十年所有的科技产业,从80年代的个人电脑到90年代的互联网,到之后的社交网络和手机,硅谷的成功模式就是科技和资本结合。我们如果能够以这种方式推动中国的中小企业和PE、VC、资本市场的结合,也能够推动战略新兴产业在中国的发现和成长。我们可以看到在资本市场的支撑下,阿里巴巴、小米等等在短短几年成长为世界级的企业。
经济转型的第二个方面是存量的优化,中国今天有大量的过剩产能,很大一部分需要通过资本市场的并购去优化整合。在很多发达国家,像美国,他们在重工业化阶段也是主要通过产业并购解决了当时这些问题。左边这张图是近年来中国A股市场发生的并购案例数,呈现一个快速增长的趋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产业整合和企业并购的需求在大量增加。所以说经济存量的优化也需要通过资本市场的平台去发挥作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