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开封难产:32亿项目烂尾 无人接盘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发布时间:2016-09-29 21:12:06
河南伯皇原副总经理商坤明发现吴的身家“有水分”,缘于偶然在吴的车上看到一份吴参与的消防工程合同,“一个做消防的个体户,怎么可能有实力拿出几十个亿?”基于这一判断,商坤明曾坚决反对吴创造“开封速度”,但吴告诉他:“你只管建,钱的问题不用考虑。”
多位与项目有关的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吴云合口中,动辄上亿的资金根本不是问题。“一周之内肯定到账”“香港财团的投资马上到位”……诸如此类的表态简直就是吴的口头禅,结果却是屡屡落空。
与吴云合个人的“土豪”作风相比,河南伯皇的财务管理之混乱,更为触目惊心。据陈洪彦透露,河南伯皇有两个账号,他负责一个,吴云合的老婆负责另外的一个。“几乎没有规章制度,白条报账是常有的事。”陈说,“所有的工程款项、管理费用等,从哪个账户走账,吴云合说了算。”
2013年春节前,吴云合电话指示陈洪彦给他准备30万元“过年的钱”,“钱从公司账户直接打到了他的个人账户”。吴还曾让陈洪彦一次买了“不低于20万元的金条”。陈随后将金条交给吴云合,“应该是送礼用的,没敢问”。
采访中,《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多次联络据传已远离开封的吴云合,试图求证上述说法,吴的手机要么关闭,要么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一个贪崇资本、奢望政绩的官场,很容易成为无良商人纵横捭阖的沙场。”对地方招商热、官员错误政绩观所招致的投资纠纷,甚至工程烂摊子,有专家给予如此评判。
只是,谁来“收拾旧山河”?
“接盘侠”盛润
时间来到2013年9月,陷入停滞的富士康基地项目,在新势力进场后却逐步走向僵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