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开封难产:32亿项目烂尾 无人接盘
但对于这一观点,亦有人士批驳是“纯属鼠目寸光”。认为评价富士康项目的引进,应着眼于长远,着眼于项目对地方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拉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甚至是城镇化进程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单纯计较土地收益得失无异于“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采访中,还有人士将上述变局的“恶化”归结于当地官场的人事更迭。2014年12月31日,时任开封市委书记祁金立接受组织调查。“他是力主富士康项目落户开封的,发现伯皇的‘折腾’后也想纠正,但为时已晚。”前述河南省政府有关部门知情人士坦言,“一任领导一个想法,谁也不想往别人脸上贴金。”
面对上述各种争议,开封新区管委会继续前行——据知情人士透露,自2014年8月富士康基地项目“挂账”后,开封新区管委会启动了多轮对外“招商引资”。只是一年多时间过去了,当地官员苦苦寻觅的“接盘侠”始终未能出现。
“前来考察的投资者发现,本项目是为富士康量身定做的,很多设施无法变更用途。而且人力资源培训涉及财政补贴等政策,没有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训练中心的支持、配合,很多事情恐怕都落实不了。再加上伯皇他们闹得鸡飞狗跳,都吓跑了。”郭佳坦言,“当然,这个项目前期开发投入最少在10亿元,且短期内很难收回,投资门槛确实也不低。”
据知情人士透露,急于破茧的开封新区管委会,也提出了种种解决路径,包括对富士康基地项目所属土地进行分割,进而组织土地“招拍挂”,实行土地溢价出让。“这条路很难行得通,开封富士康基地项目是河南省重点工程,土地是‘戴帽儿’的,指标调整掌握在河南省国土资源厅手里。省里不同意,没人敢操作。”前述河南省政府相关部门知情人士透露。
事实上,横亘在开封新区管委会面前的,还有诸多难题。比如:继续推进富士康基地项目建设,32亿元资金将如何解决?巨额投资一旦失败,风险由谁来承担?责任将如何追究?停止项目建设,遗留问题如何解决?开封新区管委会的已投资金将如何收回?久拖不决,如何向省、市领导以及富士康高层交代?
此间,就上述问题,记者曾多次试图与开封新区管委会主任徐强沟通,均被徐强婉拒。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