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法治见义勇为

解放日报记者贾安坤勇为农民争公平敢为改革发先声



来源:宋超  发布时间:

文才、口才皆甚出众的贾安坤,行政管理工作也是他的强项。这位先是复旦,继而社科院毕业的法律学专业人士,本是一介书生,进了解放日报又长期从事文字工作,这种能力是怎么来的?我掂量,有两个方面是重要原因,一是学习实践,二是重视实践。前者是由于长期和郊区党政干部,包括负责经济工作的干部深入打交道、交朋友,耳濡目染,无师自通。后者是本人努力,十分注重在实践中的锻炼,绝非是君子喜牛排而又远庖厨者。老贾常常亲历亲为,从抓具体工作入手,打开工作局面。

1979年下半年,贾安坤、龚心瀚负责创办“小解放”,这在解放日报是开创性的。那时解放日报无其他报业,而这张四开四版的解放日报市郊版成为其自身之外唯一独立的媒体。创办《报刊文摘》《上海经济信息报》,恢复《支部生活》,都是以后的事。这就要为市郊版组建相对独立的编辑部,与农村部合署办公,又有一定分工。记者、编辑人员岗位重新划定,从夜班请来老编辑白流源,指导相关同志学习四开版面报纸的设计,逐步形成“小解放”自身特有的版式风格。贾安坤一个县一个县地跑,推介“小解放”,每个县再挑几个重点人民公社,直接面向基层,帮助大家认识解放日报市郊版的定位、性质及作用,鼓励订阅。在编辑部动员各位记者、编辑贡献金点子,集中大家智慧,抓住时机,策划活动。吸引农口系统及郊区广大读者参与到“小解放”的办报及发行之中,以现在的语言表达,就是报纸与受众形成良性互动。于是一个个富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活动在“小解放”的牵头下展开,除了“纪念鲁迅诞辰100周年活动”、“读报用报大赛活动”、“郊区中学生作文大赛”等等,还与上海电视台联手吸收华东建筑设计院参加,在全市开展100幢郊区优秀住宅款式评选大赛。活动结束,又深度开发附加产品,编辑出版《100幢郊区优秀住宅款式集锦》。该书上市之后,顿成洛阳纸贵。这每一项活动,贾安坤既是领导,又对具体事务抓实抓细,也不亚于一般的记者、编辑,“小解放”最高发行量达25万份之多。1983、1984年的时候,我听经理部一位姓白的负责人说:“小解放”厉害,一年下来,所有成本扣除,能盈利20万元。那个时候,市郊版不做广告,这样的发行量,这样的盈利状况,在上海,在全国是少见的,中宣部新闻局对此高度评价。这些都有力反映了主要负责人贾安坤的管理水平。

与此同时,市郊版上的不少稿件时常为大报所转载。我于1980年所采写的长篇通讯《他,永远是他——记老干部陈振夏》,刊于市郊版二版,后被解放日报头版头条全文刊用,又经市委主要领导在全市理论工作大会上肯定和推荐,作为党校的辅导读物。反映艰难探索、创办社办企业的通讯《路,是闯出来的》分四次连载,人民日报也来电要刊用。当年郊区的读者和许多干部广泛赞誉,小解放是解放思想的旗帜。贾安坤生生地把解放日报市郊版搞得风景这边独好。

解放日报有段时间,夜班的工作与总编辑陈念云的意图不是十分吻合,已任解放日报总编辑助理的贾安坤即离开市郊版,以48岁的年龄开始做夜班。之后,我也做过总编辑助理,深知这一职务在艰难中的微妙。贾安坤一到夜班编辑部,即与分管夜班的报社副总编讲:老陆,你当君子,我当小人。这位夜班班头,业务造诣颇深,又于耿直中有几分偏执、几分可爱的老陆一下子呆了:何谓君子?何谓小人?贾安坤故作文绉绉地拉长声调:君子动口也,小人动手也!这个开场白很是滋润了老陆。贾安坤与之投缘,同时与陈念云相契,再加上夜编部主任金福安相助,夜班工作很快风生水起,日、夜班的和谐氛围渐浓。这为以后陈念云总编辑提出,报社党委集体决策,解放日报在国内率先从四版顺利扩为八版,打下了厚实的领导基础。

好人贾安坤,能人贾安坤,在仕途上的发展似乎并不顺畅。从1971年始负责农村组工作至1985年卸职农村部主任,在基本同一的岗位上前后足足磨蹭了15年。且绝大部分时间是以副代正,真正以一把手、主任的身份主持工作也不过三年不到。而在总编辑助理的位子上更是一“坐”六年,1991年,市委决定将贾安坤升任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才告别解放日报。这种情况,在这样一种干部的发展中较为少见。遑论是客观原因,还是主观因素,斯人已逝,就此辨析,既无价值,更无必要。我之所以不回避、不讳言这节历史,谈及这个现象,只是想作为一个知情者、知事者,较为客观,也较为简单地反映贾安坤是如何看待、对待个人发展中遇到的些许艰难。

世事从来难分明,相逢还是开口一笑。贾安坤大体有此风范。他在农村部,在市郊版虽是迟滞不前,却也属挥斥方遒,叱咤风云。在单位烦恼事郁积成块垒时,他喜欢到郊区去,到农村最基层的地方去采访。老贾曾告诉过我一个秘方:每一次对普通人、对基层的深入了解,每一次采访后,内心都能感觉到一种全新的状态。因此,他特别尊重被采访过的人物,喜欢与采访过的普通人物交朋友。我与一位同事也照此行事,果然不差。当远离报社,远离喧嚣的市中心,在农村采访那些看似平凡、却是不平凡的人与事时,感受到的就不仅是田野的广袤、空气的清新。了解到这些普通干部和群众的默默付出,不求所得,才深切体会到人性的真实、纯朴和高尚。所谓郁闷,不过是名与利的纠缠,至此,也会风吹云烟,渐次消散。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