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视野下的佘太君忠君报国
来源:折家将博客 发布时间:
佘太君是元杂剧《谢金吾诈拆清风府》与明代《黄眉翁》等戏曲、小说中常见的虚构人物,其原型是谁?宋代史料没有杨业之妻折太君的记载。据李裕民先生考证,并非清代地方志等史料所说的杨业妻子折太君,推测由另一个折太君演绎而来,即丰州刺史王承美的妻子折太君。这个折太君与戏曲、小说的佘太君在“抗辽、上状、进宫、年寿、活动地域等”有相似之处。“按丰州与府州、麟州相邻,均为陕北边州,折太君之夫丰州刺史王承美曾于太平兴国七年、八年,两次打败来攻的辽军,斩敌四五千,迫使契丹七八万帐(户)内附,从此,承美、折氏在世期间,契丹再不敢进犯。大约折氏辅佐其夫有方,故大中祥符七年(1014)承美死后,宋真宗特意诏折氏进宫。这时,她大约60多岁(王承美於开宝二年归宋,其时当已成年,以20岁计,则大中祥符七年为64岁)。到仁宗时,太君为丰州刺史王文玉死后由谁接班事,又上奏于朝,其时约75岁”。戏曲、小说刻画了佘太君(折赛花)高风亮节的巾帼英雄的形象,佘太君见杨六郎气晕后,担心“倘若有些好歹呵,你可着谁搭救宋山河?”(《谢金吾诈拆清风府》的第二折唱词)。宋太宗朝伐辽在太原北部,京都开封的“北门”,而唱词的构思到了宋仁宗朝的太原西北部的宋夏边关战争。佘太君为何在感情上对宋朝恋恋不舍,源于宋朝君臣的关系区别于宋朝前后任何一朝的“君为臣纲”,尤其不同于元明清将南宋朱熹的“三纲”天理作为科举人士必信奉、遵守的‘大道理’。朱熹理学采用老子“道”生万物之说,认为“道即理”、“理即三纲”、违背即逆天理。清末戊戌变法的谭嗣同 ,体悟 “三纲”是中国“之愚之弱之贫之一切苦”的总根源。本文欲将宋朝拣取儒家好的东西,抛弃传统的垂直监督的尊卑伦理教条,创立了上下级、平级互相监督的制度,监督网中,监督他人的机构必被其他机构监督,无人处於监督的真空,官员没有特权,是宋代独有的,皇帝处于台谏监督之内,是两宋主流,带来了奴婢制度的废除,使人活着有法律的尊严,唯宋代独有,依法治国,官员能上能下频繁,而“下有余则上足”,即“百姓富则国富的理念”出现在宋代,关心民瘼。它相比封建社会任何一朝,如同皓月与萤火虫之比,相差千里。所以,佘太君忠君不是专制、独裁的“君为臣纲”的含义,而是忠于下情上达,官员没有特权的关心民瘼的宋代。故不是普遍的“反大臣,不反皇帝”传统理念。而是宋代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的体制,皇帝成为关心民瘼的明君。我将宋代太原历代知州事迹进行了考证整理,发现太宗朝平太原后,依法治国,官员没有特权,监督网严密,贯穿北宋(徽宗朝例外)。宋监督网起于防藩镇割据,政权稳定后,监督网编织不断严密,其功能是下情上达,促进了官员的廉洁奉公。宋人已经认识到:若官员有特权,监督则苍白无力。一 太宗朝太原知州违法必究太宗朝创立官员能上能下的制度,下台官员起复也快。边疆太原是地控“北门”的战略要地,(首都开封的“北门”), 太原知州不是从知县一级直接提拔上来的,而是路级或路级以上的官员来知州。太宗朝八位太原知州,其中皇亲国戚被监督离任的如下:符昭愿(945-1001),太平兴国五年(980)八月—九年(984)。祖父符存审为后唐庄宗李克用的义子,藩汉马步军都总管兼中书令。父亲符彦卿是后周淮阳王。符彦卿的三个女儿分别是周世宗皇后、赵匡胤结发妻子及宋太宗皇后。符昭愿随太宗平定太原,进而从太宗北伐幽州。太平兴国五年八月接替刘保勋知并州兼知澶州,不踰月,复移并门(太原)兼副都部署。太平兴国九年(984年),诏回朝,官民请留。太宗遂命其“再典并门”。符昭愿“三典晋阳”有政绩。之后符昭愿知梓州期间,“骄僭不法”,由张鉴替代梓州知州。符昭愿在太原有功,知梓州任上不能以功抵过,被监督离任,说明宋代官员不论在何地,有错必纠。潘美(925-991),端拱初—淳化二年(991)。随太宗征太原,太原平。“太平兴国五年(980),修筑太原城,因北伐幽州,由符昭愿继续修城。北伐班师,潘美留屯以捍北边,兼三交都部署,八年(983)为忠武军节度。雍熙二年(985),太宗为真宗娶潘美的次女为夫人。三年(986)春伐幽州,潘美任云、应、朔等州行营都部署,为方面军统帅,杨业副之。三月,潘美率师出西径,遇辽军,追至寰州,寰州刺史赵彦辛以城降。遂围朔州,朔州节度副使赵希赞以城降。转攻应州,节度副使艾正、观察判官宋雄以城降宋军。次月潘美率师克云州。以上四州降宋,诏潘美归代州。不久,受诏迁四州吏民及吐浑部族,分置河东、京西。迁徙途中,潘美军在陈家谷口遭遇辽兵十万围困,即战,寰州被辽夺回。杨业正在护送迁徙之民,苦战力尽被俘,“疮发,不食三日死”。太宗痛惜,下诏:“赠太尉、大同军节度,赐其家布帛千匹,粟千石。大将军潘美降三官。”“潘美与杨业有宿怨”杨业死,“第一责任人应该是主帅潘美”。潘美连降三级,责授捡校太保。四年(987)二月,复检校太师。“端拱初复为并代都部署、知并州。淳化二年(991)加同平章事,数月卒,年67”。张永德(928-1000),淳化二年(991)六月—至道元年(995)正月。并州阳曲(今太原)人。后周太祖郭威的驸马,南征北战,屡立战功。随周世宗征北汉,高平一役,与赵匡胤拼死败北汉军。张永德为殿前都点检时28岁,保举赵匡胤为殿前都虞候,为禁军高级将领。世宗显德五年(958),赵匡胤准备娶彰德军节度使兼侍中王饶之女王氏, “出于侧微,鞍马服用未有以自给。”张永德为赵匡胤的婚姻“出缗钱金帛数千助之”。后周赵匡胤的弟弟赵炅(宋太宗)娶符彦卿的女儿,赵炅与赵匡胤商量:“符氏大家,而吾方贫无以为娉,奈何?” 赵匡胤托张永德帮助,张永德“倾家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