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綏州高氏蕃官將門研究
来源:何冠環 发布时间:
高繼昱兄弟在真宗晚年的事蹟所記不多。宋廷在天禧元年(1017)十一月壬子(十八)曾下詔發兵權泊天雄軍、永興軍以及石州等州軍,命諸州長官多積芻糧。又在十二月丁丑(十三),詔河東緣邊州軍及河西麟府、州,每年調輦送糧之民役特免一年。高繼昇兄弟在此二事,大概因其州將身份而履行職責。天禧四年(1020)二月,高繼昇以石、隰州都巡檢使上言,請令歸順的人户,依例各自置弓矢鎧甲,及往上平等寨采木造船。真宗以造船事涉邊上,疑於異俗而不許,則其餘依高之議而行。因李德明專注對付六谷及甘州,西邊安寧;而遼國自與宋廷訂盟後,也沒有犯境,故高氏兄弟作為邊將,在真宗晚年難得地過著相對太平的日子。真宗在乾興元年(1022)二月戊午(十九)病逝,仁宗繼位,以年幼由章獻劉太后(977-1033,1022-1033攝政)垂簾聽政。西北兩邊在往後的數年都太平無事。天聖二年(1024)三月癸丑(廿六),高繼昇的頂頭上司嵐石隰州緣邊都巡檢使、濰州團練使刁贊被河東轉運使劾其吝惜公使錢,不以犒賞軍士。宋廷令刁贊與潞州兵馬部署、冀州團練使許超互換職位。許成為高繼昇的新上司。是年八月豐州的蕃官王氏又出現繼承問題。原知豐州之內殿承制王文玉卒,其母折氏與蕃官首領共推以文玉長子王餘慶(?-1041)繼領州事,既而又以文玉從子天門關巡轄馬遞鋪、殿直王懷信為繼任人選。宋廷乃詔管勾麟府路軍馬公事高繼忠會同知府州折惟忠集蕃漢官定議,高繼忠等反對由王懷信或王餘慶繼任,而推舉由王文玉從子、三班奉職監晉州鹽稅之王懷鈞繼任。宋廷從之,是月丁丑(廿二),授王懷鈞右班殿直知豐州,另授王餘慶三班借職,而釋王懷信不問。在短短十三年中,豐州王氏已傳三世,其繼任人官低資淺,影響力大大降低。高繼昇在天聖三年(1025)九月辛巳(初二),仕途上遭遇一點挫折。事緣延州茭村族軍主李都哷指控茭村巡檢李威明葉所為不法,這本來不是高繼昇所管轄的範圍,他卻受理。有司議法,他當追一官並停職。仁宗覺得這不過是蕃官之間的矛盾,不是甚麼大過失,就特寬宥之,只將他從洛苑使降為洛苑副使,仍留任知石州。不過,高繼昇不久碰到更大的凶險:就在天聖四年(1026)年中,他被其奴高遇誣告曾派遣歸順人馬訓和奴李文往延州茭村碩爾族,與該族密謀作叛。高繼昇被拘拿至京,下御史台審問。幸而審不出叛狀。宋廷杖殺誣告人高遇,而高繼昇亦涉嫌毒殺其奴李文而坐罪。惟仁宗以其父高文岯自河西來降之功,加上高久在石州,頗有勞績,就特寬貸之,是年閏五月丁卯(廿二),仁宗只將他自洛苑副使降七階為禮賓副使。高繼嵩的際遇比乃兄好一點,沒有碰上兄長的凶險。據他的神道碑所記,他徙為晉隰州同巡檢後,曾用計捕殺該地的強賊史胡子,以功獲賜敕書獎諭。大概在真宗末年到仁宗初年,遷左侍禁,又遷供奉官,又調任秦州庥穰寨(即庥穰堡,今甘肅天水市清水縣城北門)兵馬監押,因累戰之功,就移環州管界巡檢。據《長編》所記,就在他兄長獲釋的不久,即天聖四年六月癸未(初九),瑪爾默族寇邊,他以環州緣邊巡檢、供奉官、閤門祗候率眾將之擊走,宋廷賜高繼嵩以下器幣有差,以賞其勞。他稍後移任他高氏落戶的晉州兵馬都監。他和乃兄不同的地方,是離開石州而轉戰其他戰場。除了蕃官高氏第二代建功外,金明李氏第二代李士彬及李士均也在天聖五年(1027)五月壬寅(初三)率兵擊退入寇的西蕃,並斬首千級。宋廷賞功,將李士彬自延州金明縣都監、內殿崇班閤門祗候擢為諸司副使最低一階的供備庫副使,又對立功將校賜以器幣,遷補有差。高繼昇在天聖四年以後的仕歷不詳。至於高繼嵩,據他的神道碑的記載,他在環州立功後,歷晉州兵馬都監,遷晉、隰等州都巡檢使,擔任其父兄長期擔任的職位,然後徙原州(今甘肅慶陽市鎮原縣)駐泊都監兼沿邊巡檢使。據載環州先前招降吐蕃酋豪數十族,聽說高繼嵩到來,就競相前來持物以獻,高就一一加以撫慰以遣還。神道碑作者讚美他「其威惠感人心如此」。他大概在明道初年差知原州,再移知西邊重鎮鎮戎軍(今寧夏固原市)。他大概在明道元年(1032)七月前後,獲得龍圖閣直學士知秦州王博文(969-1038)的賞識,以他「實曉軍機,諳練邊事」而推薦陞任大使臣的內殿崇班。不過,在兩個月後,他卻因跟隨涇原路副都部署、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高化(969-1048)在盛夏出兵攻襲明珠族。然宋軍輕敵,本身素來不整,卻貪功一日行軍幾百里,途中涉險弄到人馬皆乏。抵達敵人營帳,與敵軍相遇交鋒,卻弄到首尾不能相顧,致軍潰敗走,人騎渴死的有三分之一。九月甲戌(初六),自高化以下諸將皆被貶責,高繼嵩罷知鎮戎軍,降為陝西都監。高繼嵩的戎馬生涯首次受挫不久,就在是年十一月壬辰(廿四),夏主李德明病逝,由其子李元昊繼位。元昊即位前已先後擊破甘州和西涼府。他雄才大略,而不甘臣服宋朝。癸巳(廿五),宋廷遣使冊封元昊為定難軍節度使襲西平王。宋廷不會想到,元昊正是宋廷的災星。而高氏兄弟不久便在沙場與元昊交鋒。明道二年(1033)三月甲午(廿九),攝政十二年的章獻劉太后病逝,仁宗得以親政。宋中樞人事大更動,仁宗盡罷劉太后所用之人。對於邊臣仁宗卻沿用不替。府州折惟忠於是年十一月癸亥(初一)卒,仁宗厚恤之餘,以其長子右班殿直閤門祗候折繼宣(?-1039後)繼知府州。高繼嵩繼續得到仁宗重用,他大概在劉后病重到仁宗親政時覃恩,獲擢陞為大使臣之首的內殿承制,並徙知(今山西忻州市河曲縣東北八十里)。元昊早在景祐元年(1034)正月便入寇府州,宋廷到閏六月(初八)才詔并代部署司嚴備。七月宋的環慶路守軍才與元昊正面交鋒,但先後在龍馬嶺和節義峰兵敗。宋廷於是在八月庚申(初三),將驍將知定州(今河北保定市定州市)、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劉平(973-1040後)徙為環慶路副都部署,並且賜環慶路參戰的兵卒缗錢,以安定軍心。十月丙戌(三十),宋廷將環慶路副都部署張守遵(?-1036)以下一批將校責降,以懲他們敗軍之罪。宋廷除了以劉平接替張守遵外,還更換了這一批環慶敗將,高繼嵩相信便在此時以禮賓副使,充邠寧環慶路駐泊安撫司都監兼知環州。據他的神道碑說,他在環州任上,「勇而有謀,臨敵未嘗挫折,前後屢奏勝捷」。據載仁宗派內臣傳旨,記錄其姓名,準備加以擢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