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法治弘扬爱国精神 增强国家观念

北宋綏州高氏蕃官將門研究



来源:何冠環  发布时间:
  李繼遷子李德明(982-1032)繼領部眾後,以勢力不足,兼要首先對付仇敵六谷部及甘州回鶻,就改變策略,向宋廷稱臣納款。早在是年五月甲申朔(初一),宋廷應張崇貴之請,委任重臣兵部侍郎知永興軍(今陝西西安市)向敏中為鄜延路緣邊安撫使,主持李德明歸順之交涉。李德明首先在是年十二月癸卯(廿四)派孔目官何憲往邠州(今陝西咸陽市彬縣)表達臣服之意。此後宋廷與李德明多次談判歸順的條件,到景德三年(1006)十月庚午朔(初一),終於達成協議。宋廷封李德明為定難軍節度使、西平王,給俸如內地。宋廷不要求歸還靈州,也不要他派子弟入宿京師。宋廷又錄他的誓表,遣使持至西涼府,曉諭諸蕃部轉告甘州(今甘肅張掖市)、沙州(今甘肅敦煌市)西蕃首領。
  宋廷此時的政策,是寧可放棄靈州,以換取李德明的歸順,不再擾邊。靈州尚且不要,高文岯原籍的綏州自然放棄不爭。景德四年(1007)六月戊申(十四),知延州向敏中向真宗報告,稱夏州民劉嚴等二千人早前歸順,安置於延川縣(今陝西延安市延川縣)曠土,該處當綏州要路,昔日李德明部入寇,多為劉氏等人擒殺,稱他們實是鄜延的捍蔽。主張留住他們,不從李德明之請,將之遣返夏州。據向敏中的奏報,可知綏州此時仍在夏人手上。
  真宗君臣在翌年(1008,大中祥符元年),因西北兩邊都息兵,就開始自欺欺人的東封西祀活動。宋廷沿用過去的政策,利用忠順的蕃部以制李德明。是年正月己卯(十七),一直為宋廷守方邊的蕃官延州金明縣都監西京作坊使李繼周(?-1009),以年老多病加領誠州刺史以獎之。宋廷又同時擢陞供奉官、綏銀等州新歸明諸族巡檢李繼福為內殿崇班。李繼福是高士岯的同鄉,還是李繼周的族人,待考。大中祥符二年(1009)正月甲戌(十八),又特別每月增俸錢五萬給一直效順的另一蕃官豐州防禦使王承美(?-1012)。是年九月乙亥(廿四),李繼周卒。宋廷仿照處置府州折氏的做法,命邊臣推薦李繼周諸子中可襲其職以聞。邊臣奏稱其子殿直李士彬「選懦」,從子李士用朴忠,練習邊事,為部族所伏。丁丑(廿六),宋廷以李士彬管勾部族事,而以李士用為金明巡檢都監,繼承李繼周之職。
  大中祥符三年(1010)六月庚戌(初三),高文岯以其居於晉州(今山西臨汾市)的母親病重,請告假回去省視。宋廷為表示對他的勞績的酬賞以及慰問,就特賜他綵二百匹,茶一百斤。惟其母很快便病逝,同月甲寅(初七),宋廷命他起復,不必守制,繼續擔任石隰州都巡檢使。是年八月癸亥(十六),張崇貴上奏,李德明來書,除了說派牙校貢馬外,又稱延州熟戶明愛侵其所統的綏州。張後來派兵防守境上,發現李德明派兵三千來寇。他說李稱臣後,累省減屯軍,而今看來,李德明不可靠,請求增加屯兵。大中祥符四年(1011)正月甲申(初十),李德明正式上表申訴明愛等侵耕其綏州界,請派使者按視。真宗命張崇貴詳細查察,又命明愛等離開綏州,返回延州。綏州這時成為宋廷及李德明爭奪蕃部的地方,惟宋廷採安撫李德明的政策,也沒有考慮將熟悉綏州的高文岯調回延州綏州一線。
  李德明得寸進尺,在翌年(1012,大中祥符五年)四月壬戌(廿五),請將本屬綏州的土田黑林平和人口,現歸屬延州的割歸綏州。真宗詔陝西轉運使薛奎(967-1034)取原本的李德明誓書察看理據,與邊臣詳定報之。這次宋廷沒有答應李的要求。這年十二月甲戌(十一),豐州蕃官王承美病卒。真宗沿用府州、金明縣的做法,以「豐州事繁,宜選習知邊事、戎人所服」的王氏子弟繼承其職,即詔管勾麟府路軍馬事內臣韓守英(?-1033)與知府州折惟昌,察看王承美諸子才幹,並詢問蕃漢牙校意見以聞。韓、折二人回奏王承美子、權勾當蕃漢事殿直王文玉可任。宋廷即任王文玉為左侍禁知州事。宋廷又贈王承美恩州觀察使,錄其子文寶為三班奉職,孫德鈞為三班借職,仍詔王妻折氏得入謁禁中。又加其長子王文恭為供奉官。
  大中祥符七年(1014)五月丙午(廿一),另一員資深的蕃官知府州興州刺史折惟昌病卒於任上。宋廷以其弟供奉官閤門祗候折惟忠(?-1033)以六宅使知州事,並錄其二子官。到九月甲午(十一),蕃官中資歷最深的高文岯也在石隰州都巡檢使、汝州防禦使任內病逝。巧合的是,府州折氏及綏州高氏的領軍人同逝於此年。高文岯得年多少不詳,他以子孫故後來累贈定國軍節度使。宋廷詔遣中使護其喪,從石州返高氏族人徙居的晉州安葬,並恩恤錄其子孫。宋廷以他來歸後,「忠而知變」,以他久在石州,得軍民心。加上他招來及帶來蕃眾有數千戶,為了安撫他們,就任他的長子高繼昇為崇儀副使,繼承他的石隰州都巡檢使兼知石州的職位。這和宋廷專任折氏世領府州、王氏世領豐州、李氏世領金明同出一轍。
  為高繼嵩撰寫神道碑的王邇對高文岯的功績自然溢美不已,他說:「觀定國公保全綏州,以五縣之眾歸於我朝,使其人去後凶虐,復為王民,方其迎拜鼓舞,樂趣皇化,其功德被人者豈有窮邪?宜其後世爵祿未艾,天之報人,固其理也。
  高文岯自淳化五年舉綏州歸宋後,為宋廷扼守綏州,後來被迫放棄祖家,帶領部族北遷,渡過黃河,扼守石州十多年,既抗擊西夏李氏的進犯,又為宋廷招降大量的蕃部,雖然沒有府州折氏耀目的戰功,而他的官位也不過汝州防禦使及石隰州緣邊都巡檢使,但他的忠誠勞績在眾蕃官中也相當突出。他在過世前始終無法返回綏州故土,這個遺願要靠他的子孫在治平四年(1067)宋廷收復綏州時才達成。
  三、綏州高氏第二代傳人高繼昇與高繼嵩的事功
  高文岯至少有三子,長子是繼承他知石州的高繼昇,次子不詳,第三子即最有戰功,其事蹟有賴傳世的神道碑而得以記錄下來的高繼嵩。
  據〈高繼嵩神道碑〉所記,高繼嵩卒於仁宗康定元年(1040)九月七日,得年五十九。以前上推,當生於太宗太平興國七年(982)。高繼昇是他的長兄,當在更早時出生,惟生年不詳。高繼昇別字不詳,而高繼嵩字惟嶽,據載「以將家子結髮從戎,有志於功名,故歷任未嘗不在邊要」。大概高繼昇也一樣自幼隨父出征。高繼嵩在大中祥符元年底真宗東封泰山時以恩典授右班殿直,到大中祥符四年春真宗西祀汾陰時再遷左班殿直。到大中祥符七年九月,以父之遺表恩轉右侍禁,獲授晉州兵馬監押,稍後再徙晉、隰州同巡檢。高繼昇早年之仕歷不詳,他接父職知石州時獲授崇儀副使,大概在大中祥符七年時任供奉官或內殿崇班等使臣職。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