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亚国际收购映客背后:通过一系列精巧设计规避借壳
宣亚国际(66.330, 0.00, 0.00%)收购映客在资本市场吸引了不少眼球,大多数人认为,其最大的亮点在于重组各方通过一系列精巧、独到的设计,规避了创业板不得借壳的重大限制。一时之间,并购市场为之亢奋。但事实果真如此么?宣亚国际收购映客的一些细节,又透露了哪些不为外人所知的“秘密”?
来源:新财富plus(ID:xcfplus)
作者:符胜斌
2017年9月初,上市不到7个月的宣亚国际(300612)就宣布以28.95亿元的价格收购知名网络直播平台映客(运营方为北京蜜莱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蜜莱坞”)48.25%的股权。在现今动辄百亿规模的并购市场上,宣亚国际不到30亿元的收购并不惊艳,但方案一经公开,却立刻引起大量关注,不仅是因为此次宣亚国际收购的标的是国内位居前列的网络直播平台公司,更多的原因是此次收购被很多人认为“巧妙”地规避了借壳。
在宣亚国际公开收购方案后,监管机构针对这次交易,也迅速发出了问询函,但其中并未对宣亚国际是否刻意规避借壳提出问询。宣亚国际能否顺利完成对映客的收购,将成为整个市场在未来一段时期对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规避借壳新模式所持态度的判断依据。
那么,宣亚国际收购映客,究竟是不是采取了刻意规避借壳上市的设计呢?其中又是否另有隐情?
滚动收购,四两拨千斤
宣亚国际收购映客的方案,给人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精巧的计算和精湛的设计。表面上看,方案非常完美、精致,但仔细分析,要想在后续实施时继续保持这种平衡,难度将非常之大。
这个精致的收购方案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宣亚国际耗资28.95亿元收购蜜莱坞创始人奉佑生及管理团队持有的48.25%股权;嘉会投资耗资26.55亿元收购多米在线、西藏昆诺等10家投资者持有的43.35%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