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技改人才难寻 工资翻一倍招不到 都在抢人
曾经是“世界工厂”的东莞更早地感受到了技改的迫切性,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始了技改之路。
2000年左右,东莞就提出“一城三创五争先”。其中,“一城”是指现代制造业名城,“三创”是指要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发展体制,创新发展能力。但是到了2005年,产业政策才真正开始实施。东莞市委党校教授查日升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回忆:“2005年,东莞开始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和技改,当时提出‘5个东莞’,其中有一个就是‘科技东莞’。”
当时,“民工荒”这个富有历史意义的词开始出现,全国范围内呈现“劳动力短缺”,在珠三角尤为明显,人力资源拐点和人口红利问题的讨论逐渐热烈起来。东莞也面临土地紧缺的局面,劳动密集型企业要拿地不再那么容易。双重压力下,当地企业迫切要提高劳动生产率,从技改上想办法。
查日升说,东莞这几年的技改投资一直保持增加的趋势,因为人力成本上升,企业招不到人,就需要加强智能化、信息化和自动化这三块,这三块就涉及到技改。
效果是立竿见影的。服装品牌东莞市以纯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刘劲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公司在投资1000多万元对总仓库进行智能化、自动化改造后,原来需要几十人搬上搬下的仓库现在只需要人通过电脑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让工人工作更轻松些,留住工人。
在位于厚街镇的企业楷模家具的一个车间,厂长周文学在嘈杂的机器声中指着簇新的设备对第一财经记者介绍:“这些设备便宜的都要70多万元,比如说烘边机;贵的要几百万元,比如说进口的数控排钻打孔机。这些都是今年买的,虽然花了差不多2000万元,但是我们订单量稳定,生产就没停过,花这笔钱值得。因为光是从节省人力上来说,一台机器就能至少替代3个工人。”楷模家具这几年持续大笔投资,购买新设备,进行技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