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保健食品市场欺诈宣传:以次充好、洗脑营销、价格虚高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购买者往往选择当地有口碑的药店购买保健食品,“小药店来源不清,品牌药店质量应有保障”。即便如此,同一种保健食品,在市场、药店、医院售价也各不相同。产生这种价格差异的原因是什么?从生产、流通到销售,哪些因素影响着最后的定价?保健食品行业前从业人员程羽航说:“保健食品过半的溢价并非全为厂家获得。中间商、渠道、终端等都从中获利丰厚。”前肿瘤科医师、现就职于一家互联网医疗公司的医学顾问李天乐也透露,“相对其他行业,保健产品流通环节占最后定价的比例往往有一半以上,各方面的渠道成本和药店采购价也不一样。”
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曾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药剂科担任主任药师的中药专家翟胜利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坦言,保健食品生产门槛低于药品,其流通领域产生的利润是市场调节的必然结果,但其中的确不乏“暴利加价”。从事医疗产品销售的吴琼进一步解释道,“保健品行业的卖方市场竞争激烈,厂家需要在推广上下成本”,各种税费和利润点等价格构成因素灵活多变,难以得到统一调控。
12358价格监管平台的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国家保健食品的定价放开,由市场调节,“谁卖谁定价,没有最高价也没有最低价。商家有定价权,消费者有选择权。”
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曾发布提示,消费者购买保健食品时除要认准标志和批准文号外,还要仔细察看包装上厂名、厂址、联系电话、生产日期、有效期限等,并妥善保管购物发票和相关凭证。
专家建议监管部门加大保健食品行业抽检与处罚力度
陈正林离世近两周后,在当地派出所的调解下,陈力和丈夫最终与向尚健康实业有限公司协商解决了赔偿事宜。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从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获悉,当地工商局、公安局等职能部门和监管部门已介入并展开调查,但尚无证据显示此次事件属于保健食品质量安全问题。
而浙江嘉兴老人管英东离世后,其家属仅收到保健品公司的1万元医疗费。经保险公司鉴定,因老人死于脑溢血,不属意外伤害险种范畴,无法得到保险公司的理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