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贸易史上首遇“337调查” 40家企业躺枪
近年来,中国钢铁因为相对低廉的价格优势已经引发了欧盟、北美、南美等多个地区的抵制,这一年中国钢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际遇用“内外交困”来形容并不为过。2014年,14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钢材产品发起21起贸易救济调查;2015年,这一数字上升到了37起。“在全球范围内,大家还是会容易追随美国的动向。”杨晨说。
从此前频繁的“双反”调查到如今的“337调查”,中国对美国出口受到的限制在增加。杨晨解释,原因在于,首先,“双反”调查主要考量的产品有没有低价倾销和政府补贴,从而对竞争对手造成冲击,此次的337调查有一项重要的指控则是垄断。“垄断是你有了相当的市场份额,才可能有垄断行为,这次的起诉是把中国企业的地位给提高了。”
而从可能引起的后果来看,双反调查的后果是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而337调查裁定的是禁止令和排除令,意味着永远失去美国市场。
中国胜算有多少?
6月16日之前,宝钢将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交一份书面答复,对于此案做出第一次答辩。在这份书面答复中,宝钢需要对于原告方的指控提出反驳性意见,以及做出一些事实层面的确认。
此后则是3至6个月的证据开示,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组织下,双方各自提供各种证据。宝钢之外,武钢、河钢、首钢、鞍钢等企业都将按此程序展开调查。“5月26号刚刚立案,目前还在答辩的准备过程中,宝钢在和我们密切配合,准备应诉所需的材料与证据。”杨晨告诉经济观察报,所谓的准备,主要是收集事实证据,以及确定应付的策略。宝钢因为涉及三项指控,所以在做全面的准备。“这一次中国企业将进行独立应诉。因为各家企业的状况不一样,每个企业遇到的起诉点也不一样。根据我们的了解,大多数都会去应诉。”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副主任李春顶也对经济观察报表示,“相比以往,这次‘337调查’的最终处理结果会比较严重一些;第二,这次调查涉及到的企业多,有40家企业,而且多数都是一些重要的大型钢企,影响范围比较大。企业应该作好积极应诉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