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巴里什:新世纪三大物理突破都得靠大装置
来源:澎湃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7-10-03 01:45:10
巴里什当时是SSC其中一个项目经理,亲历了它从上马到下马的全部故事。尽管已是20多年前的事,但当澎湃新闻问起SSC时,巴里什的语气仍然有些黯然:“失败当然不可能归因于一处。但是1992年的政府换届肯定是主因。”
1992年,美国第41任总统老布什谋求连任失败,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比尔·克林顿上台。新政府在削减财政开支方面做出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当科研经费大幅缩水,美国面临在国际空间站和超导超级对撞机之间二选一的局面。 “其实超级对撞机当时在学界的呼声可能更高。但是在政界是国际空间站的呼声更高,毕竟当时已经和一些国家签了协议了。最后他们选择了国际空间站。”
坊间对这个项目也有一些广为流传的笑话,把它形容为“美国政府花了几个亿挖了一个坑,又花了几个亿把坑填上”。 对此,巴里什无奈地表示:“虽然上届政府已经花了20亿,但换届等于翻过了一页。新一届国会不对他们当选之前的开支负责,他们叫停项目,最终花了5亿掩埋了设备。”
“当然,政治原因只是一个最大的借口。这不能掩盖SSC本身的问题。这个项目太脆弱了,缺乏强有力的领导,经费预算一直在上升,我们对外承诺过这个项目要实现50%国际化,这也增加了脆弱性。要是SSC本身没问题的话,政府可能会做出不一样的选择。”
美国超导超级对撞机(SSC)原址(2008年景观)
国际合作能让中国大型对撞机从“非常非常困难”变成“非常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