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巴里什:新世纪三大物理突破都得靠大装置
2017年10月3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将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团队的核心成员雷纳·韦斯(Rainer Weiss)、巴里·巴里什(Barry Clark Barish)和基普·索恩(Kip Stephen Thorne)。事实上,自2016年2月11日LIGO宣布探测到引力波以来,其捧走诺奖已是众望所归。LIGO之所以错过2016年的诺奖,很可能只是时间窗上的问题。
2016年11月8日,巴里什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就说道:“我觉得我们LIGO的成果从科学价值来讲绝对配拿诺奖。我当然没有什么资格对诺奖评委会说三道四。但从操作层面来说,提名确实到1月31号就截止了。”
图中为2017年物理学诺奖得主巴里什
“我觉得我们LIGO的成果从科学价值来讲绝对配拿诺奖。”2016年11月8日,在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接受澎湃新闻的专访时,LIGO核心成员巴里·巴里什(Barry Barish)充满自信地说道。
在201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奖中,此前大热的引力波探测团队未能获奖。对此,巴里什解释称主要是时间问题,“我当然没有什么资格对诺奖评委会说三道四。但从操作层面来说,提名确实到2016年1月31号就截止了。”
现年80岁的美国实验物理学家巴里什,是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aser Interferometer Gravitational Wave Observatory,以下简称LIGO)的元老级人物。他在1994年成为LIGO首席研究员,并于1997年至2005年间担任LIGO实验组负责人。今年2月11日,在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提出百年之后,LIGO宣布成功探测到引力波这一“时空的涟漪”,震惊全球物理学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