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驻莫斯科记者盛世良多次为中央提供可靠信息
1979 年,中国与苏联之间正是冰冻三尺的寒冬。南边某邻国与中国的龃龉摩擦也不断。
当年 2 月,中国在南疆打响自卫还击战,一路长驱直入,反攻到该国境内。发生在两国边境的这场有限战争,牵动的其实是亚洲地缘政治甚至是全球政治版图的神经——
中国出兵,既能还击这个南疆邻国的挑衅,也能策应正受围困的柬埔寨,更会震慑这个依仗苏联超级大国支持的国家,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可是,螳螂捕蝉却又担心黄雀在后——北边的苏联会不会为小兄弟 " 两肋插刀 ",出兵牵制,甚至趁机入侵?一旦腹背受敌,刚刚开始改革开放、实力依然虚弱的中国,极可能吃不住南北两线作战。
" 苏联社会帝国主义 " 会不会出手围魏救赵?对中国是大打、中打,还是小打?中央的神经绷得紧紧,切望处于第一线的驻莫斯科大使馆和新华社分社提供可靠信息。
到哪儿去打探消息呢?
2010 年盛世良在圣彼得堡参观十月革命指挥部斯莫尔尼宫。
— 1 —
巧妙打探到苏联无意出兵中国救越南
当时,两国高层交往久已停顿。使馆是纯官方机构,那些年里,双方曾多次互相指控对方外交官 " 从事不符合身份的活动 ",宣布他们是 " 不受欢迎的人 ",驱逐出境。
使馆如果想了解苏联在边境的军事动向,不仅探听无门,反而会被对方指控搞间谍活动。中国武官总不能正儿八经拜访苏联国防部,一脸严肃地去问人家:你到底打不打我们啊?
那时,36 岁的盛世良任新华社驻莫斯科记者才几个月,是首次被派驻。连盛世良在内,新华社莫斯科分社一共四个记者。这四个人,八只眼,就是中国媒体观察苏联的全部窗口了。
到哪里去寻找准确信息呢?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一天,盛世良与分社另一位记者发现 " 苏联知识协会 " 将举行国际形势报告会,主讲人是苏外交部亚洲司司长。民众花半个卢布买张票就可以去听,外国人一视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