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法治弘扬爱国精神 增强国家观念

宋代府州折氏的忠诚与世袭制



来源:折家将博客  发布时间:
  宋代府州折氏因其诸多特殊性,引起学术界的长期关注,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全面而准确地认识宋代府州折氏历史,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仍有不少疑难问题需要继续探讨。其中,如下两个问题,学术界虽然多少有所涉及和论述,但缺乏专门探讨,仍然疑窦丛生,未得善解。第一个问题:同为北宋西北地区有所汉化的少数民族,在北宋建国初期都不反宋,为什么李氏党项后来反叛北宋并长期与宋朝为敌而折氏党项却始终忠于北宋?第二个问题:北宋的知州普遍实行流官制、轮岗制,不允许一个官员长期担任本地长官,更不允许一个家族之人长期性世袭性地在家乡担任行政长官,却对府州折氏独开特例?这两个问题,既是研究了解宋代社会历史的重要问题,也是由点到面地研究了解中国边疆治理、民族政策、社会治理及其成败得失的重要问题。爰奉申论如下,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一、为什么党项李氏反叛北宋而折氏却忠贞不渝
  在北宋初朝,党项李氏与中央政府关系也很友好,甚至派兵配合宋军攻打北汉。但是,从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开始,李氏党项中的一支——李继迁部转而倡导反宋。此后的一百多年,双方经常兵戎相见,战争不断。即使在双方停战、和平相处时期,西夏也仅仅是维持对北宋的表面“臣属”关系,实是一个独立王国。
  李继迁举兵反宋,导火索是宋太宗企图把李继迁及其族属迁到京城开封,剥夺党项李氏对西北的世袭统治,改由中央命官取而代之,直接统治。这一影响深远、后果严重的反宋事件的爆发,是宋代统一与分裂、流官制与世袭制诸多矛盾冲突的一种特殊表现。李继迁之所以要冒险反宋,根本原因是“李氏世有西土,今一旦绝之。”
  先探讨“李氏世有西土”。据《宋史》记载:
  唐贞观初,有拓跋赤辞者归唐,太宗赐姓李,置静边等州以处之。其后析居夏州者号平夏部。唐末,拓跋思恭镇夏州,统银、夏、绥、宥、静五州地,讨黄巢有功,复赐李姓。思恭卒,弟思谏代为定难军节度使……(李彝兴)初为行军司马,(后唐)清泰二年,彝超卒,遂加定难军节度使。晋初,加同平章事……汉初,加兼侍中。周初,加中书令,显德初,封西平王,世宗即位,加太保,恭帝初,加太傅。宋初,加太尉……乾德五年,卒,太祖废朝三日,赠太师,追封夏王。子克睿立……自权知州事,(宋朝)授检校太保、定难军节度使……(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克睿卒,(子继筠)自权知州事,(宋朝)授检校司徒、定难军节度观察留后……太平兴国五年,卒,弟继捧立。
  可知,李氏居住、经营、统治夏州(今陕西省靖边县)一带已经数百年,是当地望族。并且“自权知州事”,世世代代都是当地长官;从唐末崛起,世受中央政府恩封,是一有所汉化的少数民族为主的特殊“藩镇”。
  再看“今一旦绝之”。据《宋史》记载:“继捧立,以太平兴国七年率族人入朝。自上世以来,未尝朝觐者,继捧至,太宗甚嘉之……继捧陈其诸父、昆弟多相怨,愿留京师。(宋太宗)乃遣使夏州护缌麻已上亲赴阙……(李继捧族弟李继迁)时年二十,留居银州(今陕西省米脂县)。及使至,召缌麻亲赴阙,(继迁)乃诈言乳母死,出葬于郊,遂与其党数十人奔入地斤泽”,走上反宋之路,成为宋朝西北大患。宋太宗要把李氏及其族人连根拔起,统统迁移到二千里外,这是李继迁等人绝对不能接受的。
  李继迁之所以抗命不从,拒绝内迁,大致有两大原因。从李继迁自身内因来看,“李氏世居西土”,家业、祖坟、亲朋都在本地,根基深厚,安土重迁自然是人之常情。李继迁之弟李继冲反对内迁时就说:“虎不可离于山,鱼不可脱于渊。”宋朝官员也认为:李继迁抗命“只是怀恋父祖旧地。”五代时,契丹曾强令西北党项迁至东北,遭到激烈反抗,双方大战而决裂。五代后唐时,唐明宗曾强令夏州李氏迁镇延州,也遭拒绝,唐军围攻多日而失利退却。“自是夏州轻朝廷。”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即使中原是一片王道乐土、小康社会,西北党项李氏也不一定都愿意迁居过去,更何况此后中原仍然战乱不息,朝政不良,到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并无根本改观。从外因看,党项内部并不统一,矛盾重重,李继捧愿意归宋并不能代表全体党项人都同心同德。“太宗尝宴群臣苑中,谓继捧曰:‘汝在夏州用何道以制诸部?’对曰:‘羌人鸷悍,但羁縻而已,非能制也’”。北宋官员宋琪也指出:党项诸部“其俗多有世仇,不相往来,遇有战斗,则同恶相济,传箭相率,其从如流。”宋太宗对西北党项内部情况及其特点显然并不真正了解,严重低估了他们各部族之间的矛盾和差异。他误以为李继捧愿意归宋,其他李氏党项也会无条件服从追随,向风而化。
  当然,李继迁率数十人逃离后,宋朝如果能够因俗施政,妥善应对,双方也不一定恶化崩盘,大打出手。但宋朝一错再错,该硬的不硬,该软的不软。一方面,宋朝严重低估了李继迁的巨大潜力和雄心壮志,没有派出足够军力追回李继迁,反而连吃败仗。另一方面,宋朝没有开展全方位的安抚、联络、团结工作。李继捧本已归宋,但宋太宗却在宋军失利后派他回去招抚、同族操戈。继捧变节、失败后,宋军把他执送京城,“诘责数四,”封侮辱性的“宥罪侯”,他本人“常怏怏不自得”,也彻底断绝了李继迁等人回心转意的可能,进一步加深了宋夏之间的矛盾与仇怨。而李继迁却“连娶豪族”,又娶契丹义成公主,建立反宋联盟,以兴复祖业相号召,西人“往往多归之”;纵横驰骋,“渐以强大”。  从此,宋朝不仅永失统一西北的良机,而且陷入长期苦战的泥潭和一百多年的窘境。西北地区的广大民众,也陷入兵连祸结、动荡不安的苦难深渊。
  与党项李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府州折氏从不反北宋,而且世代忠于北宋,为北  宋统一和边防做出积极贡献。要因有三:

[1] [2] [3] [4] [5]  下一页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