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证券:央行重启14天逆回购 宽松延后不等于收紧
而我们判断降准等宽松货币政策延后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是资产泡沫高企。7月全国主要城市房价环比涨幅继续扩大,而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要抑制资产泡沫,应该指的就是房地产泡沫,因此很难想象央行会在当前时点继续大水漫灌,给地产泡沫火上浇油。
二是通胀反弹风险。虽然7月通胀下行到1.8%,我们预测8月CPI有望继续下行到1.7%,但近期菜价、猪价、油价等均有反弹,加之去年末存在低基数效应,年底的CPI有望回升至2%左右,央行放松货币政策在短期内依然受到通胀反弹的制约。
三是经济短期稳定。虽然7月货币信贷数据跳水,但是金融数据属于经济的领先指标,只是预示未来经济存在下行风险,但单纯就工业数据来看,7月6%的工业增速持平于年内均值,依然相对稳定。尤其7月的发电量增速跳升至7.2%,创下3年新高,7月钢材产量同比增长4.9%、汽车产量同比增长25.4%,也都是在最近两三年的最高点。说明7月的经济本身非常强劲,并不像6%的工业增速显示的那么疲弱。而8月以来的发电耗煤增速比7月又有上升,说明8月的发电量增速乃至经济也并未大幅下滑,依然保持了相对的稳定,这也意味着当前降息降准的必要性不大。
因此综合看来,央行重启14天逆回购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的收紧,只是意味着降准降息等宽松货币政策的延后。
由此,也可以推出这一政策对市场利率的影响。
首先,如果宽松货币政策再度延后,那么当前的市场利率就很难下行。
目前标志性的10年期国债利率在2.7%左右,而7天回购利率在2.5%左右,在过去的15年中短期的7天回购利率一直是10年期国债利率的下限,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央行不下调逆回购招标利率,那么10年期国债利率就很难往下突破2.5%。
上周的10年期国债利率一度接近2.6%,已经突破了2008年金融危机时2.7%的低点,离2002年2.3%的历史最低点仅一步之遥。但这一步之遥在年内或很难突破,原因就在于当前的10年期国债利率已经降至短期的政策利率附近,如果缺乏进一步的宽松货币政策配合,那么利率的突破就存在巨大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