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证券:央行重启14天逆回购 宽松延后不等于收紧
不要怕,宽松延后不等于收紧!——对央行重启14天逆回购的解读(海通宏观债券姜超、周霞、顾潇啸等)
8月24日,央行时隔半年重启了14天逆回购,招标利率2.4%与前期持平。而这也证实了8月23日的传言,即央行或将重启14天逆回购。而这一消息在23日引发了债市的轩然大波,当天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一度大跌0.5%,10年期国债利率大幅上行4bp,也创下了4月以来的最大跌幅。
一时间,股市和债市都成了惊弓之鸟,是不是狼来了?货币政策转向了?金融去杠杆开始了?到底该如何看待央行14天逆回购的重启呢?
我们认为宽松货币政策将延后,但是绝不会收紧。
我们知道,央行货币政策工具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数量型调控工具,例如存款准备金率、正逆回购、SLO、MLF、央行票据等,另一类是价格型调控工具,例如利率、汇率等。
而纵观央行货币政策收紧的历史,通常会有非常明确的信号,体现为利率的上调,或者是资金的回笼,比如准备金率的上调,或者是发行央票、正回购等回笼货币。
如果央行直接上调存款利率或者准备金率,那么货币收紧的信号就会相当明显,比如2007年以及08年上半年,还有2010、11和12年。
但是在发生钱荒的2013年,央行并未加息或者加准,但是货币利率R007(2.480, 0.00,0.00%)一度飙升至10%以上,导致债券市场哀鸿遍野,上证指数也一度暴跌至2000点以下。
而这种情况下,对于央行使用的货币工具细节的观察就相当重要。当年央行在7月和8月份分别重启了7天和14天逆回购,但当时的7天逆回购利率从年初的3.35%大幅上调到了4.4%,14天逆回购利率从3.45%大幅上调到了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