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财富股票

程兆谦谈万科之争三个焦点问题:撕裂深深共识何在

来源:新浪财经  发布时间:2016-07-20 18:58:12
  利益相关者理论在1980年代的兴起更是给股东至上的观点迎头痛击。它强调企业实际上受到很多利益相关者的影响,除了股东、经理人、普通员工之外,还包括客户、供应商、债权人等,企业要依靠他们才能生存和发展。此时,企业不再是股东的附庸,而是一组股东、经理人、员工、客户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契约。

  至此,股东的超卓地位被彻底瓦解:他很重要,但不是唯一,甚至在逻辑链条上还处于最后——“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

  聪明的资本家非常重视并乐于和企业家建立建设性的关系,由其来经营和管理企业,处理与各方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巴菲特如此,复星也如此。早几年很多企业多元化失败,后来总结出一条经验法则——“多元化投资、专业化经营、差异化管理”,其实就是要承认专业管理团队的价值,与其合作。

  而凡是霸蛮的,以为自己可以搞定一切的,吃亏的可能性更大。中国平安(32.310, -0.07,-0.22%)就有这样的倾向,三年前收购上海家化(29.040, -0.18, -0.62%),赶走了葛文耀等原高管,目前公司业绩不佳,最近收购汽车之家,又是把创始人团队赶走,后续如何,尚待观察。

  这里特别想补充一句:概念是工具,也是牢笼;某一时段的定律、常识、不言而喻,乃至先进的理论,却很可能成为下一阶段的陈词滥调。因此对于一切的认知和概念保持批判性态度,应是合理的,恰当的。对于“企业是谁的”,也应持有这样的态度。

  焦点2:恶意收购好吗?

  宝能大幅投资王石,目的何在?时至今日,依然雾里看花,最近提出的“长期战略财务投资者”让人摸不到头脑。很多人认为,无论目的是什么,只要我拿真金白银投资,成为股东,你就得接受我,而王石发声“不欢迎”,就是大逆不道。王石也好,郁亮也好,常以“门口的野蛮人”为诫,极为警惕。谁对谁错?

  “恶意”收购是肯定的,因为这里的“恶意”指的就是不顾管理层的反对,强行收购——本身并无道德评判的涵义。它也曾被视为维护股东利益的重要外部作用机制,兴起于1970年代的美国华尔街,与以往的友好购并、“大吃小”的购并颇为不同,一是不管管理层的意见,强行拿下公司股权及董事会,二是多是杠杆收购,“小鱼吃大鱼”。发生的背景是股市长期低迷和由米尔肯等人推动的垃圾债券大发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