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暴涨暴跌为哪般 国外如何应对股灾
文章称,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国财政部正在考虑降低股票交易印花税。中国政府上一次降低该税率还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
除此之外,据知情人士称,中国大规模的主权财富基金也处于待命模式中,只待政府一声令下便可随时入场。
显然,政府对股市的空前关注,除了股市负载着极为重要的使命,也和股市这种非同寻常的暴跌有关,这不是一种正常的市场回调能够解释的。
这是一次罕见的股灾,而在历史上,国内外都曾遭遇过股灾,他们是怎么应对的?
兴业证券[0.00% 资金 研报]首席分析师张忆东的文章,也许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在的市场。
股灾及之后的演绎
目前A股市场经历的调整,正在超过正常的程度而演变为股灾。虽然调整幅度上来看,这次牛市中的暴跌还算正常,1996年12月16号“十二道金牌”前后,以及1997年5月到7月份的那两次调整,甚至比现在的幅度还要大。但是,问题在于,这一次调整所遭遇的融资盘平仓的负面反馈,已经导致市场自我调节机制失灵。
具体而言,在高杠杆融资炒股的风险日益加重之后,规范融资盘的累积压力成为引发股灾的最后稻草,并且形成自我强化的负面反馈。清理违规融资盘,导致相关股票被强平、引发调整,特别是创业板和成长股的暴跌;进一步导致机构和基民获利落袋,加大对公募基金的赎回;而巨大的赎回压力让总体仓位严重偏高且集中在“中小创”的基金必须被动减仓;减仓的结果是,大家都想跑但都跑不了,这就导致了创业板一直是没有量的连续跌停,而跌停又导致了更多杠杆融资盘爆仓甚至基金专户和私募基金的结构化爆仓。现在创业板确实已经发生了挤兑式的流动性危机,被动减持任何有流动性的股票以应对赎回或者平仓压力,从而引发整体股市的恐慌抛售,对融资业务的冲击进一步加大,导致更多爆仓和配资公司倒闭,如此反复,恶性循环。
如果融资盘去杠杆引发的恶性循环得不到及时解决的话,股灾有可能引发更大的风险,甚至不排除对于人民币国际化、银行资产质量乃至经济转型都有所影响,从而严重打击中国民众对改革和转型的信心,这是个需要警惕的蝴蝶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