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困境:被逼出来的多元化 越努力越失败
2015年3月开始,董明珠开始为格力手机预热宣传,并宣传2015年要卖5000万部。对于手机的卖点,董明珠宣传:“格力手机可以连接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无疑是最近两三年最热的概念,在未来3-5年内还将继续升温。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到智能家居的竞争中来,希望打造一个平台或提供核心产品,最终实现连接一切的梦想。格力做手机,就是希望通过手机布局智能家居,打造生态闭环,完成2018年实现以手机和空调为代表的多元化布局。
相比海尔将控制权交给魅族不同,格力董明珠决定自己做智能手机。她的意图很明确,就是要让智能手机成为核心实现对所有智能家居产品的控制。不过,格力手机最终被当成了闹剧一场。
或许是格力手机的诸多不顺,加速了董明珠下注新能源汽车的进程。
珠海银隆的电池技术,是董明珠一再提起的为何要收购银隆的原因。据公开介绍,珠海银隆通过收购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奥钛纳米科技有限公司公司53.6%的股权,将其技术、生产线和销售体系收入囊中,拥有可与比亚迪(48.860, 0.21, 0.43%)磷酸铁锂电池、中聚雷天稀土锂电池媲美的钛酸锂电池技术。
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利润是“三电”即:电机、电控、电池,电控技术均胜电子(30.550,1.66, 5.75%)已是国内甚至国际领先,包括宝马、奔驰等汽车巨头皆是其客户,电机一直是传统汽车企业的地盘。这就不难理解执着于技术的董明珠为何铁了心也要与银隆合作做电池了。
为何越努力越失败
董明珠找到了眼下最热的风口。可是从财报数据看,格力的收入结构与五年前相比,并没有发生大的改变。有人会说,新能源汽车的投入不可能那么快见收益。其实,从格力手机开始,董明珠就跑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