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困境:被逼出来的多元化 越努力越失败
2012年,董明珠从朱江洪手中接过格力电器时,虽然格力集团仍是第一大股东,但加上格力地产(6.400, -0.08, -1.23%)的持股份额也只有约20%股份。
从股权集中到股权分散,这为董明珠接手格力电器在打下了基础,中小股东得以将其选入董事会。但对于在格力电器股权较少的董明珠而言,如何增强对格力电器的控制力,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通过亲自代言格力的方式,董明珠逐渐成为了格力电器的符号,将自己的形象与格力电器的品牌牢固地绑定在了一起。
此外,自2012年董明珠担任董事长以来,格力电器便开始进入了高分红的阶段。过去五年,格力电器企业文化越来越具有“董明珠”色彩,但产业结构却依旧停留在朱江洪时代。
被逼出来的多元化
今年1月以来,格力电器利好不断,股价不断攀升,市值一度突破2000亿元,创历史新高。4月底,格力电器披露了2016年年报,公司2016年营收为1083亿元,同比增10.8%;净利154亿元,同比增23%。
但不难发现,其营收结构却从未发生较大的改变。2013年,来自空调的营收占到了格力电器的89%,到2016年,空调的营收仍旧占到了格力电器的81%。与董明珠宣称“我的手机在世界上第一”、以及竭力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高调相比,格力电器的多元化战略仍未实质成形。
这意味着,空调仍是格力的主要利润来源。但不争的事实是,空调的未来发展空间有限,一个市值近千亿的公司不能靠一个夕阳产业支撑未来。格力的竞争对手美的集团(34.370,-0.95, -2.69%)也看到了这点,2016年,美的集团选择了海外收购,先后收购东芝白电业务、意大利商用空调企业Clevit,以及德国著名机器人(20.110, 1.43, 7.66%)公司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