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困境:被逼出来的多元化 越努力越失败
来源:砺石商业评论
“格力做什么都那样,就是空调做得好”,某位经销商如此评价格力的多元化战略。自2012年董明珠任董事长以来,格力便进入了高分红阶段,企业文化越来越具有“董明珠”色彩,但产业结构仍停留在朱江洪时代。
格力在中国家电业的龙头地位无可置疑,但随着行业高速增长时代逝去,企业需要新的成长。
进入“董明珠”时代的格力五年前开启多元化之路,手机、智能家居和新能源汽车,如今成为格力的三大新战略方向。不过,从4月底格力电器(32.920, -0.66, -1.97%)发布的2016年年报来看,格力的多元化似乎并未收到成效。从财报数据看,格力的产业结构还停留在“朱洪江”时代。
格力的“董明珠”烙印
“格力做什么都做不好,就是空调做得好”,某位格力经销商对格力电器的多元化战略如此评价。
去年10月,格力电器股东大会对收购银隆的投票中,纲领性方案被股东们否决,收购银隆的计划告以流产。在那次股东大会上,中小股东们的票数是反对的主力军,超过65%的中小股东头对纲领性议案投了反对或弃权票。
时间回到五年前,如今投以反对或弃权票的中小股东们,在2012年共同将董明珠推举上了董事长的位置,格力电器进入第二任领导人时代。
除了中小股东,董明珠的今天也离不开格力电器创始人朱江洪为她所做的铺垫。格力集团曾持有格力电器超过50%股权,拥有绝对控股权,话语权无人能比。但在2003年经过了对格力电器与格力集团对“格力”商标使用权的冲突后,从2006年开始,在朱江洪的推动下,格力电器经历了长达6年的股权分置改革、吸纳经销商成为股东、减持、几轮管理层股权激励和增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