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杨森吗丁啉屡被他国警示用药风险 中国警钟该谁来敲
目前,吗丁啉归类为甲类非处方药,并被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在中国的年销售总额由上市最初的100万元增加到近年的6亿元。在其原研药专利到期后,虽有仿制药陆续出现,但西安杨森的吗丁啉仍然占据着最大的市场份额。“吗丁啉能够占据如此大的市场份额,很大程度上要得益于其具有广泛的适应症。”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说道。
“消化不良、腹胀、嗳气、恶心、呕吐、腹部胀痛”,中国吗丁啉的适应症相较欧洲建议的“仅用于缓解恶心和呕吐症状”而言更为广泛。
据介绍,吗丁啉在中国最初以止吐药物上市,当年销售额不到10万元,厂家重新将药物定位到治疗“消化不良”,销售额每年以数倍速度增长,成为一个以十亿计的市场——这也成为药企市场部的经典成功案例。
但快速增长的销量背后并没有百分之百“遵医嘱服用”的安全阀保障。
北京鼎臣医药咨询史立臣表示:“老百姓(50.320, 0.00, 0.00%)肠胃不舒服时往往自己不能准确判断症状,到药店购买非处方药时当然更愿意选择能解决‘所有问题’的药,而且我国药店不仅医师数量不足,更是很少会对药品风险进行提示,这就有可能会出现药品滥用的情况。”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李长青在其文章中表示,吗叮啉的滥用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不只中国一家。即便在加拿大卫生部发布警示之后吗叮啉用药已经少了很多,但2014年的调查显示仍有三分之一的比例属于非适应症用药。国内没有相关的统计数据,但肯定不在少数。这还不包括患者个人的非处方药购买和服用行为。
说明书审批的历史宽松期
“吗叮啉的危险主要在心脏,这也是胃肠道动力药物的常见难题。虽然胃肠道相关的不适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不亚于心脏病,但如果出现了心血管方面的不良反应,就可能在短时间致命。两者权衡,哪怕后者发生的概率很小,也是不能接受的。”李长青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