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民生食品安全

吉林玉米增产不增收:除了减面积 如何去产能?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6-09-27 21:07:49

      编者按:随着粮食生产连年丰收,我国粮食市场供需整体宽松,玉米等品种呈现出阶段性过剩特征。粮食生产转方式、调结构势在必行。去年11月,农业部发布关于“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总体思路是在巩固提升优势产区产能的同时,适当调减非优势产区产能。粮食种植结构将进行怎样的调整?种粮农民目前收入状况如何,还有哪些顾虑?下游粮食加工企业如何看待和应对调整?

 

 

 

 

  本报记者深入玉米种植大省吉林进行了实地探访。

  不管怎么调整,卖得出去,农民才敢种

  “玉米增产了,却没增收,开春这地该咋种?”这几天,吉林省松原市伯都乡伯都村农户武君一直在寻思。

  54岁的武君种了20多年地。去年,他把玉米的种植面积由2垧多增加到4垧,一年下来,打了9万多斤玉米。

  粮食增产,粮价却跌了。2015年,国家临储玉米挂牌收购价格确定为“国标三等”每斤1元,比上年每斤降价0.12元。“按一斤玉米少卖1毛钱算,一垧地就少卖2000多元钱。”武君掰着手指头计算去年的收入,仅仅是没赔钱。

  “今年天暖和,有的‘地趴粮’捂得发霉了。咱家还好,脱粒后,直接放到苞米楼子继续晾干。”武君指着自家院里存粮的地方向记者介绍,“打算过了年再卖,干苞米还能多卖点钱。”

  记者了解到,去年12月中旬以来,吉林省临储玉米日进度在6亿斤以上,并保持平稳略增态势。截至1月27日,全省累计收购新粮658.1亿斤,同比增加233.4亿斤。

[1] [2] [3] [4]  下一页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