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未来的食品产业将向何处走?
【聚焦】我国未来的食品产业将向何处走?借助“中国制造2025”,食品产业在制造水平、安全标准方面将获得哪些提升?经济之声《天天315》“2015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特别策划——本期聚焦:食品行业的前景展望。
据经济之声《天天315》报道,6月15日开幕,历时18天,将于7月2日闭幕的“2015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我们经济之声《天天315》节目已经连续五天制作播出了“2015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特别策划,和大家共同聚焦了“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互联网+”时代的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的企业责任、媒体责任等,从不同角度讨论百姓关心的食品安全话题。今天,我们的特别直播进入第六天,也是最后一天,与大家一起对食品行业的未来做一个展望。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著名歌唱家李谷一唱过的一首歌——《前门情思大碗茶》,我至今记得歌里有一句词是这样的:“他爷爷那一日三餐窝头咸菜就着一口大碗茶”,唱出了我们祖辈时候的饮食,简单纯朴,透着健康和满足。时至今日,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这样单一的饮食了,超市里能看到琳琅满目的食品,餐馆里能尝到各种美味佳肴。可以说,我国食品工业在几十年时间里得到了迅猛发展,特别是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上提出“中国制造2025”概念后,更是引发了人们对未来食品行业发展的关注。然而,随着食品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变化,人们在享受更多美食的时候,相伴而生的是对未来食品安全的焦虑和担忧。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所副研究员、博士,农业部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副主任范蓓,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律师胡钢,就我国食品行业的制造水平以及未来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5月18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也成了这段时间百姓热议的话题。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食品加工、制造业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食品行业意味着什么?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律师胡钢认为,今年两会上国务院工作报告里面首先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的概念,同时也提出了著名的互联网+的概念。此次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应该说是完全落实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中国制造2025”这个分项的细节。“中国制造2025”对于中国这个传统的制造大国,在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将起到引领和提振的作用。
那么,中国制造2025和食品行业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所副研究员、博士,农业部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副主任范蓓表示,食品行业跟每一个人息息相关,被称之为“万岁产业”,也是非常重要的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中国制造2025,对于食品产业这样一个交叉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产业而言,一方面,工业化、信息化可以推进食品产业集成化、智能化、高端化发展;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国内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意味着食品产业自主知识产权的设备比例将大幅提升,这也是食品产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结合我们自己的生活,大家比较关心是这种变化到底能够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和饮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和变化。比如,我们希望未来的儿童食品染色以后不仅好看,对孩子的健康还是有益的该多好!如果将来在厨房炒菜的时候,油热了不会有油烟冒出来,是不是就更健康了!还有人说,将来如果能用无菌的纸袋来装食品、装热的饮料,又环保又方便该有多好……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憧憬,希望可以在未来实现的更多。范蓓认为,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必将推动整个食品产业往更高、更好、更安全、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对整个产业和大家的日常生活都会有一个很好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