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上海的人口控制
当前,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深圳市分别设定了到2020年不得超过2300万人、2500万人、1550万人、1480万人的常住人口规模红线,“十三五”时期的人口增长空间分别为129.5万人、84.7万人、199.9万人、342.1万人。考虑到人口调控效果的边际递减及短期性,并对比“十二五”时期年均人口增量和2015年人口增量,可以预计“十三五”时期北京市、上海市的人口调控压力很大,而广州市和深圳市的压力很小。2.3 北京上海未来人口增长仍有较大潜力
从经济-人口分布的角度看,北京市的经济-人口比值呈波动式变化,但在2004年达3.73的阶段性峰值后基本呈下降趋势,2015年为2.15;上海市呈波动式下降,特别是1978年达6.47的阶段性峰值后呈明显下降趋势,2015年为2.10。即便考虑居住在区外、工作在区内的人口,单纯对北京市、上海市常住人口各加200万,北京市、上海市的经济-人口比值依然高达1.9以上。
目前,中央政府对北京市的功能定位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目标是至2050年进入世界城市行列;上海提出至2040年建成“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从人均GDP看,北京、上海虽在国内领先,但远低于国际先进城市。以扣除延庆、怀柔等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北京都市区人均GDP计算,仅相当于纽约都市区的25%、巴黎都市区的30%、伦敦都市区的34%、东京都市区的44%、首尔都市区的58%。而上海市的人均GDP比北京还稍低一些。从经济份额来看,由于中国是大国,北京、上海不可能像巴黎、伦敦、东京和首尔都市区那样占本国GDP25%以上的份额,但可以大致参照纽约都市区。目前,纽约都市区的经济份额为7.9%,远高于上海市的3.7%、北京都市区的3.3%。因而,在北京、上海建设世界城市或全球城市的目标下,可以推测其经济份额不大可能会下降,相反极有可能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预测,经济-人口分布的内在平衡动力将驱动北京上海未来人口显著增长。
资料图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