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7大国有煤炭集团负债万亿 相当于去年全省GDP
许小平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究竟是主动去产能还是被动去产能,在山西一直存有很大争议。主动去产能即完全按照市场规律来,被动去产能则“要承担很多东西”,尤其像并购重组,需要许多资金运作,这些资金最终要有获利。最为棘手的是,并购方要承担全部的债权债务,还要安置被并购方的员工。
王豫刚认为,与内蒙古等地的煤炭企业不同,山西的煤炭企业规模大,有的甚至一家企业就是一座城市,“市场化解决”就意味着地方社会秩序受到较大影响。而始于2008年的煤炭整合,私人煤矿退出,国有七大煤炭集团高位接盘,可能正是山西煤炭困局的根源。
2016年1月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奔赴山西,实地考察煤炭、钢铁两大行业的运行情况,并主持召开多省主官、煤钢企业负责人的去产能座谈会。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巴特尔在会上汇报时表示,尽管产能过剩,但内蒙古过剩产能的企业中,基本为民企,他们也不找政府要什么支持,内蒙古不存在这方面的压力。
而山西则不同。山西省煤炭工业厅近日发布公告,要求全省所有煤矿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和周日原则上不得安排生产,严格以276个工作日组织生产。还将减产份额逐个摊派在全省562座煤矿身上,减产量占2015年山西原煤产量9.44亿吨的25%。
在化解过剩产能期间,中央财政每年支出1000亿元,主要用于煤钢企业的职工安置,帮助煤炭钢铁等行业渡过难关。许小平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山西已经获得部分财政资金。另外,省里也要配套一部分资金。
“债转股”重来?
信达手中持有的多家山西煤企股权至今未能处置变现,客观上造成了信达与煤企及地方政府的“双输”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