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7大国有煤炭集团负债万亿 相当于去年全省GDP
为进一步控制风险,在山西银监局的统筹推动下,4月13日,十家代表银行联合成立的“债权人委员会”在山西省正式落地,希望鼓励银行一致行动,共同帮扶困难企业,并使“僵尸企业”有序退出。
依据这一制度,截至2015年年末,在三家及以上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债务融资,且债务融资余额在5亿元及以上,或债务融资余额1亿元以上,但已有不良或产生逾期的企业、企业集团,今后均需成立“债权人委员会”。
据《山西晚报》报道,山西省辖内亟须组建债权人委员会的企业共有233户,主要分布在煤炭、钢铁、焦化、电力、交通等主导行业。
多位受访者认为,山西煤炭业债务风险目前主要集中在民营企业身上,国有煤炭集团虽然困难,但风险可控。
“‘债权人委员会’主要是针对中小企业协调,五大煤炭集团只不过是挂个名而已。”参与“债权人委员会”组建的银行业人士许小平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对于暂时遇到困难的中小企业,银行将共同帮扶,实在难以救活的,法律上采取债务保全这种方式进行处理,主要防止企业在剥离债务的过程中逃废债,给银行带来损失。
而对于中大型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银行还是会尽量保持原有贷款额度,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国有银行对山西煤炭企业整体的授信额度余地很大,例如截止到2015年9月末,同煤集团有银行授信额度合计1812亿元,其中还有995亿元剩余未用。
“我们也想收紧贷款,但是我们不能这么做。”许小平解释,因为一家银行收贷款,全部银行都会去收,而任何一家国有企业倒下,都很容易引起连锁反应。“银行违约还好说,债券违约就特别严重。”
在王豫刚看来,山西煤炭企业只要还能支付银行利息就可以了,毕竟比起1994-2001年上一个煤炭下行周期,情况还是要好不少,无论是煤炭企业还是各级职工,都在“黄金十年”积攒下了一定的家底,比如企业的采矿权基本实现资本化,同时煤炭集团旗下均有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