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7大国有煤炭集团负债万亿 相当于去年全省GDP
随着煤炭等产能过剩行业风险蔓延,企业和银行只能携手共渡难关。截至2015年底,山西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为881.65亿元,较年初增加123.62亿元,不良贷款率4.75%。山西省副省长王一新指出,信用风险已逼近警戒线。
“银行的信贷员现在一半时间都花在追要利息上。”在民营煤炭产业集中的山西省古交市,熟悉当地煤企生态的王志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古交几十家洗煤厂目前仅剩一家,还是处于半停半生产状态。而这家企业在2015年的时候,只有一个月正常还过利息,欠息最多的时候达三四百万。
他还透露,古交民营的涉煤企业,贷款已经很少有正常的,大部分都处于“关注期”,如果情况再恶化就是不良贷款。
“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不想死,从银行的角度讲,只要有一线希望,他们也不想让企业死。”王志说,目前山西提出的口号是“以化解优先”,在化解的基础上“能不进不良就不进”,因为一旦划入不良贷款,银行无论如何都有损失。
银行的损失,不仅是将不良资产打包卖给“坏账银行”时,打折打得很厉害。更重要的是,银行在煤炭企业的抵押物处置方面处于弱势。煤炭行业抵押的资产大多是采矿权、机器设备等,这些抵押物的市场价格在不断波动,银行无法进行预估。任东风拍卖过五年前估值非常高的私有采矿权,但现在这个形势下,“无人接手”。此外,因为涉及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如果作为不良资产,处置起来非常麻烦。
任东风说,国有煤炭集团大约有20%的贷款都是没有任何资产抵押的信用贷款,“抵押也没什么太大意义,将来你怎么执行呀?”
分类“去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