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产能如何安置人员?人社部:可由公益岗兜底
从其他国家来看,有一个产业援助机制,如果来总结教训,最大的教训是援助机制是针对企业,救企业,而我们不是救企业,而是进行安置,这样可以市场倒逼,和政府支持两个作用结合起来。
对于中小企业的问题,工信部作为中小企业的主管部门,冯飞表示,将高度关注企业间欠货款和欠费用的问题,一个大企业倒了,整个供应链、产业链会受到很大关联,弱势者是中小企业,有一个覆盖3万户中小企业的调查,发现了这样的问题,国务院领导对这个问题进行部署,发改委等部门共同来研究如何解决。实际上,这个突破口就是大企业怎么去承担更多责任,把中小企业欠款问题解决,特别是跟国资委合作,通过央企来解决这几个问题。
一些钢铁企业去产能的成功案例,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一企一策”,工作要求非常精准,最重要实施主体是谁,企业在去产能方案制定,组织实施是地方政府,用市场倒逼,地方组织,中央支持。
人员该如何安置?
>>政协提案
民建中央:完善过渡期间的社会保障政策,确保临退职工安置。企业根据实际安置职工人数,暂停社保遗留欠费清缴,免除各种社保欠费产生的滞纳金和利息,维持各项社保业务办理,特别是离退人员的社保业务。同时,企业去产能、处置资产所得,优先用于弥补拖欠的社保资金;加大提前退休力度,如距离退休5年以上、10年以内的职工允许办理内退手续,待距离退休5年时再办理提前退休。
人社部
内部安置转岗就业内退或公益岗兜底
信长星说,做好化解过剩产能中职工安置工作的文件即将出台,文件明确了职工安置的基本原则、主要渠道、工作要求,目标是确保职工平稳过渡,改革顺利推进。化解过剩产能是今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将造成一部分职工被分流安置。中央财政安排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据初步统计,煤炭系统涉及约130万人,钢铁系统约50万人。
他介绍了职工安置的四个具体渠道。一是支持企业内部分流。鼓励企业依托现有的场地、设施、技术,开辟新的就业岗位,内部分流安置一批富余人员,而不是简单地把职工推向社会。同时通过加大援企稳岗补贴、鼓励企业吸纳补贴等政策落实,支持有能力的企业更多选择内部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