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经济三农

2020年我国新型职业农民要发展到2000万人

来源:经济日报   发布时间:2017-04-04 14:29:25
  如此庞大的群体离开农村,走进城市,导致农村务农劳动力数量大幅减少,农村“空心化”现象十分普遍。“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谈种地”已经成为极其现实的问题。

  但是,在中央反复提出“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地抓在中国人自己手里,并且里面主要装的是中国粮”的背景下,庄稼终究还是要有人来种,而且要种得好、种得精。

  这就需要依靠新型职业农民。

  “农民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体,农民职业化是农业基本现代化的重要指标。新型职业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化经营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表示,“再过10到20年,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将是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依靠力量”。

  实际上,自2012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农业部、财政部等部门就启动实施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截至2015年,我国新型职业农民规模已达1272万人,比2010年增长55%;陕西、江西等11个省区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意见》等文件。中央和地方财政累计投入超过80亿元,全国1800多个农业县开展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

  “只有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加快构建一支高素质现代农业生产经营队伍,才能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坚实的人力基础和保障。”农业部科教司副司长江文胜告诉记者。

  着力培育“三类农民”

  吸引“新农”、提升“老农”、储备“知农”是我国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主要手段。

  当前,一批能创新、敢创业的“新农”加入职业农民队伍,引领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