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经济行业地方

武汉、合肥、常州城市经济比对

来源:风起蛮荒 长江金融超市  发布时间:2016-12-24 19:01:21

    常州的产业转型始于2008年的金融海啸期间,当时各类机械装备、钢材和化工原料在整个常州的各大工业区堆积如山,当成废品卖都卖不出去,这种噩梦一样场景让政府领导们不寒而栗。要给自己的产品打开销路,最好的办法,绝不是简单粗暴关停这些传统产业,推倒重来。而是实现精细化生产。你生产的金属加工机床太差,只能实现毫米级的加工精度,当然没有市场,你的机床当然是严重过剩。但是如果能提升工艺,能实现微米级的加工精度,那立刻就是一片广阔的市场。你的化工行业只能生产最低端的乙烯原料,当然是过剩,但是如果你能更进一步,生产高纯度的化学药片,那当然就不用再担心销售问题。事实上,实现精细化生产,在你已有的产业基础上实现升级,需要的资金投入,绝对比推倒重来要少得多。

    然而地方政府,面对着产能过剩问题,第一时间想到的,一定是推倒重来。地方政府所谓的产业升级手段,一般就是意味着驱赶已有的优势产业,然后拍脑袋引入所谓的新兴产业。无锡政府驱赶化工业,佛山政府驱赶陶瓷业,都是这种二逼症状发作罢了。这要能实现产业升级,那就是见鬼了。

    2007年常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254亿,其中五大支柱型产业分别是:机械装备行业,其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值为34%;冶金行业,占比20%;化工行业,占比14%;纺织服装行业,占比14%;电子行业,占比5%。到2015年,经过了八年的转型,常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了11454亿,其中机械装备业占比上升到了40%,在轨道交通设备和道路机械领域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化工行业超越了冶金行业排第二位,占比17%,具有代表性的产品是化学原药,年产量1.5万吨;冶金行业下降到第三位,占比16%;纺织服装行业依然排名第四,但是占比下降到了9%;而排名第五电子行业的比值几乎没变,6%,主要的产品为单晶硅和太阳能电池。

    常州目前的产业状况,机械装备和精细化工产业发展很快,已经具备了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这就是常州的制造业能实现整体上的利润增长的原因。而冶金和纺织产业领域出现了萎缩,常州的亏损企业基本上都属于这两大过剩产业,比如黑色金属冶炼行业的亏损面高达30%。至于第五大产业,电子光伏行业,这个领域基本上属于瞎扯淡,基本上所有的生产线、关键技术都依赖进口,也没有市场竞争力,就靠财政补贴活着。好在占比不高,才6%,常州也就是跟了个风,随便搞了搞,没有像无锡似的,将所有的宝都押在这种神经病产业上。

    资料图

    这么一看,这八年以来,常州的五大支柱型产业有升有降,总体上还算有序。两大产业盈利,抵消了另外两大产业的亏损。最关键的是:常州政府,以及常州的企业家们,坚守着自己的实业梦想。这个以民资制造业为主的城市,从来没有陷入地产开发依赖之中。附表给出了常州从08年至今的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工业投资占固投的比例长年都稳定在50%以上,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工业投资占固投的比例高达54.1%,较2015年还提升了2.4%。

    在全国各地一片炒楼之声的时候,常州的精英群体保持了绝对的理性,根本不为所动。在2013年,常州的房地产开发投资额达到699亿的峰值之后,此后居然是一路下滑,2015年下滑到508亿,较峰值期竟然下滑了足足27%。今年上半年的地产投资额,较去年同期继续下滑3%。

    这就是常州。它的政府官员和企业家群体在汹涌的投机浪潮中,坚守着实业梦想,负重前行。然而,最辛酸的是,常州的普通市民,在地产商的煽动之下,痛骂常州政府没把楼价炒起来。他们声称常州即将沦为鬼城,对常州的精英群体坚守实业的种种艰辛不屑一顾。

    在常州市民眼中,似乎只有把楼价炒到天上去,让政府和企业家们将实业投资统统转到地产投资之上,营造出一个红红火火的楼市,才是负责任的精英群体,才是城市经济繁荣的标志。对此,我没什么多余的话说,我只能对着这帮无知的人,比出一个中指;然后转身,向坚守实业的常州的政府官员,以及民间企业家群体,深深的鞠躬致礼。

上一页  [1] [2] [3] [4] [5]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