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合肥、常州城市经济比对
与合肥的情况类似的是西安。2007年西安固定资产投资额1435亿,对比当年度1737亿的GDP,比值为83%;到2010年,3250亿的固投额对比3240亿的GDP,比值就达到了100%,此后这种百分百的比值长期维持,2014年5903亿的固投额对比5474亿的GDP,比值达到了108%。
当然了,2015年西安固定资产投资额连年高速增长的势头突然被打断,出现了很明显的下降,从2014年的5903亿剧烈下降到了5165亿,对比2015年5810亿的GDP,比值下降到了89%,但这仍然是一个很高的比值。至于西安的固定资产投资被打断的原因,这事儿太敏感,这里就不细述了。
至于重庆,固投比值没有像合肥西安这么夸张的长期维持在百分百的超高位上,它是一个逐渐上升的过程。07年重庆固定资产投资额3161亿,GDP为4111亿,固投对GDP的比值为77%。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额6939亿,GDP为7894亿,比值上升到了88%。到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额15480亿,对比15719亿的GDP,比值上升到98%。
我们现在的所有问题都将会集中到这一点上:为何同为投资驱动型城市,合肥重庆和西安的经济发展结果却千差万别?固定资产投资本身,有没有优劣之分?对于这个问题,此前在中国经济界从未有过正式的研究,而老蛮我既然提出了这个问题,当然会给出一个让大家满意的答案。
资料图
2、工业立市
首先要明确的是:合肥是一座典型的工业城市。2015年合肥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增加值为3098亿,较第三产业(金融服务业)增加值2299亿,比值为135%。第二产业规模较第三产业规模高出了足足35%。要知道作为省会城市,一般都会集中全省的人力财力物力,把第三产业的泡泡吹起来,这对全国所有的二线省会城市来说,都不算什么难事。举几个合肥周边的例子来说明一下。浙江杭州,作为互联网圣地,2015年第二产业规模较第三产业少了足足33%;江苏的千年古都南京,2015年第二产业规模较第三产业少了30%;湖北武汉,国内唯一实现了传统重工业升级换代的城市,第二产业规模也较第三产业少10%;而大河南的工业重镇郑州,第二产业规模也只是比第三产业微弱高出2.4%。这周边四个省会,第二产业都没有合肥那样显著的优势地位。这么一比较,用“工业立市”来总结合肥的产业经济特征,应该是恰如其分。
至于本文中拿来作为重点对比的那两个投资依赖型城市,重庆的第二产业增加值7071亿,对比第三产业的7497亿,比值为94%,两者非常接近,第二产业规模只比第三产业少了6%。而西安的数据就将迎来一个大惊吓。2015年西安第二产业增加值2165亿,对比第三产业3424亿的增加值,比值仅仅只有63%,第二产业规模较第三产业规模少了足足37%。对比来看,第二产业对第三产业的规模,合肥为135%,重庆为94%,而西安只有63%。合肥是这三个投资依赖型城市中最为典型的工业城市,重庆的发展较为均衡,而西安则是明显的跛脚虎,工业完全没有取得支柱型的地位。
这种产业经济结构上的差异,一定会在在宏观经济发展数据上表现出来。考虑到2011年三分巢湖对合肥经济规模的影响,我们只对比从2011年到2015年的GDP数据。合肥的GDP规模从3636亿增长到5660亿,增长幅度为56%;重庆的GDP规模从10011亿增长到15719亿,增长幅度为57%,与合肥基本相同。而西安的GDP规模则是从3864亿增长到5810亿,增幅只有50%。单纯看2015年的话,差别更大。2015年合肥GDP为5660亿,相对2014年的5157亿,名义增幅为9.7%;重庆2015年的GDP名义增幅为10.2%,而西安只有可怜的6.1%。
如附表所示,我们给出了从07年至2015年合肥重庆和西安固定资产投资的两个最主要的投向,制造业和房地产开发的投资数据。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清晰的结论:合肥将32%的固定资产投资投向了制造业,显著超过房地产开发业的24%,这恰恰就是合肥在这三个城市中取得最快的经济增速的原因;重庆则在制造业和房地产业上进行了均衡投资,两者均为25%;而经济发展速度最慢的西安,则只将15%的资金投向了制造业,却将30%的资金投向了房地产业。这种数据对比的结果让人一目了然。
重视实业,将资金引入制造业,才是发展经济的正道。地产开发,金融贸易,路桥机场,这些第三产业领域的投资,都建立在制造业的根基之上。根基不牢,第三产业的泡沫迟早都会破灭。建再多的房子,也不过是鬼城;修再多的银行,也只能破产;建再大的机场,也没有乘客。
以工业立市的合肥,无疑没有辜负海量的投资。它科学的将三成的资源都引入了制造业。这种连续九年的实业沉淀,一定会结出绚丽的硕果。
3、实业硕果
说到这里,我们已经知道了,合肥的特点就是工业立市,这是它区别于其他投资依赖型城市的核心特征。国内此前根本就没人从这个角度去研究过投资型城市的差异。然而,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经济数据狂,如果我只论证到现在这样的程度,依然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要知道的是:即使是制造业,也有过剩产业和朝阳产业的区分。
重庆对制造业也算是重视,投资规模也挺大,但是它主要是把资金投入了钢铁水泥铝材这类过剩产业里,以钢材为例,2007年重庆的钢材产量436万吨,到2015年已经狂涨到了1411万吨,9年时间,产量剧增了近一千万吨,增幅高达2.24倍。这实在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
被中央财政遗弃了的东北三省为了钢材这类过剩产能焦头烂额,下岗工人以百万计,而获得了政策青睐的重庆还在坚定的扩大钢材生产规模。即便是重庆将25%的固定资产投资额投入了制造业,比西安要高出了10个百分点,但其中的大部分也就是沉淀在了过剩产能之上。重庆这种投资带来的过剩产能增长,注定只是昙花一现,毫无后劲可言。那么,合肥的制造业的情况又怎么样?它能经受得起时间的考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