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法治依法治假

大学生创业被坑维权难 近半受访者不清楚合同诈骗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
  被合作伙伴欺骗后,刘晨和杨朔曾都曾向公安、工商等部门反映过情况,但由于签订的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力,或因为未保存完整证据等原因,他们的维权道路依旧艰难。

  在多个政府部门碰壁以后,刘晨说:“我们现在就是想有关部门可以专门设置一个大学生创业维权的绿色通道,或者是由哪个政府部门来牵头负责。”

  秦立公表示,由于学校没有社会化的行政资源,而大学生创业面临的风险及权益保障更多需要的是行政或司法资源,因此需要推动大学生创业从学校主导转向政府主导,尤其是要关注和服务初创的大学生创业项目。

  广西政协委员、共青团河池市委书记杨胜涛也认为,一些地方政府往往把眼光放在已经创业成功的项目上,对大学生初创项目和企业往往不够重视,对遭遇失败和风险的大学生创业项目也不了解。在保护创业大学生权益问题上,杨胜涛认为地方政府最佳的角色是“服务员”,“鼓励创业创新,地方政府最好的行动就是提供服务,把服务做好是规避风险最好的途径”。

  此外,杨胜涛还表示,以往的创新创业宣传中存在一个误区:往往只讲成功的项目和故事,很少讲失败的案例。在他看来,这会让很多大学生对创业的想象过于美好简单,而忽视了背后的艰辛和风险。他建议,“大学生在创业之前要未想胜先想败”。

  秦立公认为,要有效防范大学生创业风险并保障其权益,需要有效开展大学生创业市场环境的风险评估,以及创业风险前置处理,这样才能在风险发生之前有效预防。

  为此,他建议开展一次大学生创业问题评估,尤其是对创业失败、有过受骗经历的大学生进行深度调查,并进行关联分析,以发现大学生创业可能会遇到的常见风险及其特征,从而及早防范。

上一页  [1] [2] [3]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