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旅游资源保护开发研究 ——以长城沿线为中心的考察
来源:刘翠萍 发布时间:
目前,榆林出土文物分散在陕西省博物馆、榆林市文物研究所陈列馆、榆林学院博物馆、区县文化馆、文庙等各地场馆内,有的文物被省内外甚至国内外的私人收藏。其中,除榆林学院博物馆、榆林市文物研究所陈列馆等较为专业的分类展出外,其他场馆因缺乏专业技术与专业人员,对文物的管理与展出较为混乱,这样,既不利于文物的保护,也无法满足游客参观游览的基本需求,致使外地游客无法通过榆林文物了解榆林的历史文化全貌。因此,筹建市级大型博物馆,征集分散在省内外的榆林出土文物,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法》的相关规定进行管理与展出,已经迫在眉睫。2、开发长城沿线旅游项目(1)自然生态特色旅游沙漠治理实验区旅游 长城沿线各区县位于毛乌素沙漠南缘,所管辖区域覆盖长城内外,长城以北为风沙区,有的区县近一半为风沙区。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城以北的沙漠治理已经初见成效,森林覆盖率明显提高,涌现出如石光银、牛玉琴等治沙英雄。石光银,定边县人,从1984年开始,承包荒沙、荒滩22.8万亩,已治理19.5万亩,植树2000多万株(丛),在毛乌素沙地的南缘,营造了近100公里长的绿色屏障,为阻挡黄沙南侵,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作出了重大贡献。牛玉琴,靖边县人,1984年,她与丈夫张加旺以家庭承包形式在毛乌素沙漠南部沙区种草种树,治沙绿化。1988年,张加旺去世。牛玉琴继承丈夫的遗愿,20多年来矢志不渝地和沙漠作斗争,种草种树11万亩,开发农耕地500多亩,沙区植被覆盖率达80%以上。组织专家对榆林治沙经验与成果进行研究论证,选择几个不同类型的有特色的治沙基地开发旅游项目,组织参观游览。牧区旅游 定边县、靖边县与蒙地接壤,畜牧业十分发达,根据文献资料的记载,定边在明朝初期是一个水草丰美,到处是牛马、群羊的好地方,最适宜发展畜牧业,今天,定边县仍然是以农区畜牧业为主兼有草地畜牧业特点的县区,其畜牧业经济在农业经济中所占比重达到20-30%。而在靖边县,畜牧业已经成为其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其畜牧业经济在农业经济中所占比重达到50%。可在定边县和靖边县选择几个畜牧业发达的牧区,规划开发牧区旅游项目。特色农业基地旅游 自古以来,榆林的主要粮食作物以糜子、谷子、豆类等为主,土豆的种植也较为普遍,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建成一批小杂粮与土豆种植基地,形成榆林的特色农业产业链。可选择几个小杂粮及土豆种植业基地,开发旅游项目,组织参观游览。(2)史前石城、长城及其附属设施旅游以神木县的石峁遗址为代表的榆林史前石城,极具特色。榆林现存各个时代建造的长城及大量城堡寨。组织专家对这些资源进行实地调研,查寻保存较好的城址,在加强保护的同时,由旅游管理专业专家进行规划设计,开发出合理的旅游线路,组织参观游览。3、开发民族、民俗风情旅游项目(1)少数民族城址游览历史上,榆林不仅有大量少数民族迁居,而且有数个少数民族在此建立政权,现存部分少数民族文化遗存,组织专家进行研究论证,开发旅游项目,开展旅游参观活动。(2)民俗风情园旅游众所周知,农牧文化的交融是榆林文化的特色之一,地处农牧民族交界地带的长城沿线各区县,其农牧文化特色随处可见。筹建几个具有一定规模的民俗风情园,包括种植、养殖,以绿色农牧业、草原民族餐饮、以小杂粮与土豆为主的饮食文化、窑洞民居等特色为依托,开发旅游项目,开展旅游活动。4、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旅游项目在推进红色旅游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神木、府谷的武将文化遗存,在保护开发建设的基础上,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旅游项目,组织参观游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