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法治弘扬爱国精神 增强国家观念

榆林旅游资源保护开发研究 ——以长城沿线为中心的考察



来源:刘翠萍  发布时间:
  府州折氏文化遗存  留存至今的府州折氏遗迹、遗物有折氏家族墓地、墓碑、墓志,府州城,七星庙及大量的堡寨遗迹等。其中,折氏家族墓地位于府谷县孤山镇,有两处,一处在孤山镇南十里杨家沟,土名西堬头,即宋天平山;另一处在孤山镇东五里李家坬,土名东堬头。关于折氏家族墓地,长年致力于榆林考古的戴应新对此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与研究,他在《折氏坟墓调查试掘记》(《折氏家族史略》三秦出版社,1989年)一文中,对折氏墓地的地理位置、墓葬情况、墓碑、墓志等进行了详细的调查、考证与研究。由于折氏家族墓地并未发掘,戴应新的调查也未绘图,加之,西夏占领府州后,对折氏陵园进行了毁灭性的破坏,陵庙被烧,墓碑砸碎,除个别小墓外,墓室一个个扒开或用大石捅塌,剖棺戮尸,惨不忍睹。因此,学者目前对折氏墓地的记述还十分简略。
  出土于折氏墓地的墓碑、墓志有折嗣伦碑、折继闵碑、折克行碑、折可大碑、折御卿墓志、折惟忠妾李夫人墓志、折继新及折继全墓志、折可复夫妇墓志、折可适墓志铭、折可存墓志、折彦文妻曹氏墓志、折克禧墓志铭等,其中,《折继闵神道碑》和《折克行神道碑》已经运往西安碑林保存,还有部分碑石存放于府谷县文管会、千佛洞,其余下落不明。这些文物资料的出土,既可与文献资料相互印证,又补了文献资料之不足。
  坐落在孤山堡北门外的山梁上的七星庙原本是一座道教庙宇,它与府州折氏的联系始于北宋名将杨业与折赛花在此成婚,此后,七星庙就以杨、折联姻的纪念地而闻名于世。
  马占山将军驻防哈镇遗存  马占山将军率领东北挺进军在府谷哈镇驻守八年之久,在此期间,他多次率军抗击日军的进犯,并与友军配合,主动出击,牵制进攻河防的日军,仅1937年至1943年的七年中,与日伪军大小数十战,为国捐躯的将士几千人,使日本侵略者无法立足,不仅有效地遏制了蒙古贵族的降敌阴谋,保住了伊盟七旗,将日军阻挡在黄河岸边,所陷各县次第收复,而且保卫了整个西北战局。今天,矗立在府谷哈镇的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忠烈祠、秀芳图书楼、育婴室等抗日纪念建筑物,成为马占山将军领导的挺进军将士英勇抗日的历史见证。
  3、遗物类文化遗存
  (1)遗物
  从旧石器时代到明末,在榆林地区出土了大量遗物,从材质来划分,其种类有石器、陶器、骨器、玉器、金银器、青铜器、铁器、绿松石等;从用途来划分,其种类有农业生产工具及粮食加工工具、手工工具、狩猎工具、生活用具、兵器、装饰品等。
  (2)少数民族遗物
  除大量汉族遗物外,榆林出土了许多少数民族的器具和饰物,如甘泉县下寺湾镇闰家沟村发现的商代铜器有明显的北方特征,其中的两件铜马“与最初生活在北方草原地区的亚洲野马的特征非常相似”,且马背上似有鞍垫;?府谷县出土的战国时代的文物有镂空变体兽面纹金牌饰、镶嵌绿松石双兽金耳饰、五枚金戒指、三环纽铜牌饰,这些饰品也带有明显的北方民族的特征。
  (3)秦王朝特色遗物
  秦王朝经营榆林,有大量文化遗存。除长城、直道外,还有不少兵器、衡量器、货币等。其中,著名的有燕王职剑、上郡戈、高奴铜石权,三件器物均有铭文。从铭文的记载来看,燕王职剑,为燕昭王时期遗物。上郡戈在公元前222年由高奴工师铸造,存放在上郡武库。高奴铜石权是一个衡器标准件,于公元前244年在高奴铸造,它是目前所知“高奴”这一地名最早的文字记载。
  (4)东汉画像石
  榆林是全国少数几个发现画像石的重点地区之一,1920年前后,首次刊发在《艺林月刊》上的“故雁门陰馆函西圜陽郭仲理” 墓画像石和“圜陽郭季妃”墓画像石是榆林发现画像石的最早记录,但是没有明确的发现地和出土墓葬的记录。上世纪40年代,绥德也曾发现画像石。1952年以来,在榆林的米脂、绥德、神木、榆林、子洲、靖边、清涧、吴堡、安塞、甘泉等地发现有画像石墓三、四十座。出土画像石700多件,加上历年收集的画像石,使榆林画像石的总数达到800余件。?目前在榆林地区发现的画像石大多集中在东汉中期永元二年(90年)到永和五年(140年)之间,即东汉政府对榆林进行有效统治的时期。
  榆林东汉墓葬以画像石墓最具特色,墓葬多为斜坡墓道双室, 以砖石结合筑造。画像石用当地出产的质地细腻的青石板制成,雕刻技术娴熟,石刻艺术水平极高。画像石所反映的题材非常广泛,其内容包括农业生产、畜牧业生产、狩猎活动、贵族的奢侈生活、宗教文化生活等,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榆林民众的生产生活情况。
  三、榆林长城沿线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榆林各区县应加强合作,开展相关研究与论证
  榆林的旅游资源开发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长期以来,各县区各自为阵,缺乏必要的联系、沟通机制,在文化研究开发方面重复建设,以长城沿线各区县为例,神木杨家将研究、府谷折家将研究、横山党项文化研究,其研究模式大体相同,参与的专家学者范围基本一致,讨论的课题集中在宋史研究领域,时间跨度在唐末到宋代的历史时期。实际上,榆林长城沿线旅游资源同质性强,文化遗迹、遗物为相同的历史时期、几乎相同的民族创造,民俗民风相似性高,这就为合作开展相关研究创造了条件。目前,各区县加强合作,既可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也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研究方向与结构,不断扩展研究领域与范围,揭示该区域历史文化的本质,重现榆林人文历史的本来面目,更有利于激发游客的参观欲望,进一步提升该区域的旅游资源品质,并产生规模效应与与相应的经济效益。
  因此,长城沿线各区县加强合作,组织专家学者对长城沿线可开发的旅游资源进行深入研究,并经过相关专业人员的充分论证,提出旅游线路的规划设计方案,并付诸实施,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二)整合资源,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1、筹建市级大型博物馆,将各类文物分类展出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