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法治弘扬爱国精神 增强国家观念

党项羌融入陕北人中的涵化过程



来源:折家将博客  发布时间:
  民间传说毕竟是传说,但却证实了一点:黑木头川流域的响水乡确有送水沟村,这里确曾来过蛮婆蛮汉。
  “蛮婆蛮汉”越闹越大,居然成为陕北秧歌队尾中必有的两个丑角。男角颊唇涂白,着黑色或褐色长袍,颈或腰悬一葫芦,手摇羽扇;女角黑水纱网罩头,耳坠红辣椒,宽袖口、白色宽大布衫苫盖怀孕大肚,手持擀面杖,边走边扭。而一应打扮均有寓意:黑水纱网、羽扇寓超凡脱俗、不同凡响,还寓扫除瘴气,干净、安康;红辣椒寓双喜临门:大肚葫芦寓多子多孙;擀面杖寓长阳辟邪,赶尽妖孽。从而归结到“蛮”与陕北信俗的不解之缘。
  民间的描述、传说以及秧歌中的角色也得到官方文书的证实。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89年),有靖边县呈《拟逐蚂蚂神并呈请本府设法严禁》文:
  敬禀者,窃卑县辖周围四、五百里,地极辽阔。兵燹以后,人烟凋散,往往一二十里或三四十里,崖洞涧谷中偶见一二人家,多则三五家,不成村落,并无市镇寥寥残黎,十分可怜。访查,近有无籍游民,号蚂蚂神。驴马驮载,男女成群,或百余人,或数十人不等。借名逃难,实系懒荡游民,不务正业,不备盘费。其大股人马,空手食用。每至孤村独舍,穿房入室,化米借面,抽取柴草,骡马驴头辄数十匹,任意践食禾稼,民无敢如何。又其甚者,或窥农民全家上地,突入其室,掠取财物。或有一二妇女在家守门,伊等甜言巧计哄诱出屋。令其老弱群围攀谈,乘不防觉,暗使伊等快手入室,身带百般钥匙,打其箱锁,偷取财物,仍复上锁。于是,讨茶要饭,谈笑而去。及失主知觉,则匪边远扬。抑或有登时发觉者,彼更机变百出。见乡民少,则骑马摇铃鼓噪而去;若见乡民邀集多人,则摇尾乞怜,指天誓日,不肯认赃。再觉不便,则赔还原赃,恳勿报案。乡民亦惮结仇,不敢报官,所以频受扰害,而无间绝无报案。卑职访阅此风甚炽,当即传问乡间绅士。随据贡生张训、廪生田丰谷等禀称,确有此匪徒不时来去。人民畏其势众,实不敢报等因,当即饬谕各堡团总乡约人等,认真遵办保甲团练诸法。凡遇此辈逗留滋扰,各量予资助,立即邀众驱散。倘有持械拒捕等情,许其禀送来县究办,以除匪类,而安闾里。窃思卑县有此,诚恐北山邻近州县亦势所不免。兹特恳请宪恩,俯赐体恤,应如何办理之处,檄析批示祗遵。抑或可否,转禀抚、臬、道各宪台恩准,设法严禁。并通饬北山各属文武员弁,认真查办,断绝此等匪踪往来,免酿巨祸,则残黎幸甚,地方幸甚!19(19丁锡奎、白翰章纂修:《靖边县志》附录[木刻本]1899年版)
  两相对照,基本吻合,而“蚂蚂神”之“蚂”系种族歧视在文字上的表现,
  陕北方言,“蛮”“蚂”音近,当为同一部族。
  蛮婆的踪迹,不独以黒木头川为然。实际上大体以横山山脉和白于山南迤至劳山一线,也就是说,大体在陕北腹地山大沟深的的横山、靖边、子长、延长、安塞、宝塔、甘泉一带都有蛮婆蛮汉的踪迹。类似的“蛮婆蛮汉”在府谷县也曾存在。新版《府谷县志》上说:“本县靠近内蒙古的老高川乡赵峁粱,赵五家湾乡的石炮梁,木瓜乡的蔡卜墕等村,曾有一段时间寄居过一些‘蛮婆’。” 20(20府谷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府谷县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719页)
  这里要为一个成语“寻根”—“蛮不讲理”所指就是这种“化外之民”的蛮婆蛮汉与汉民族民性的文化冲突。民间的描述、传说和官方的呈文中自然也带有种族歧视的成份。漂泊无定的流浪生活,备受歧视的政治环境,受不到良好的教育,从游牧转变到农业生产方式的痛苦转型,都是造成其不良手段和习惯的客观原因。对他们来说,无可责怪。这里说的是,蛮婆蛮汉究由何出?笔者认为,新版《横山县志》的说法比较可信:
  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北魏灭夏,在此进行了长期统治,他们的遗民就成为这里的固定居民。特别是党项羌族平夏部,从四川的潘松和青海东南部北迁,辗转来到宁夏和陕北(包括横山)一带定居。西夏的奠基人李继迁就是银川党项拓跋氏,横山曾是李继迁初期话动的主要根据地之一。盛传黑木头川的“蛮婆”和秧歌中扮演的“蛮汉”,属于羌族的遗民。过去称“南蛮北狄”,“南蛮子”就是指南方来的少数民族。唢呐班子里的长筒号,在吹奏前先吹号,给人以信息,它近似羌笛之类。这些情况都表明横山境内过去居住着很多羌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居民。22(22横山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横山县志》,陕西人民出版杜1993年版,第613页)
  既然直至二十世纪上半叶,陕北境内尚有最后一个羌人的存在,那么他们究竟哪里去了呢?四十年代陕北北部人口南下“走老山”的人口流动,陕甘宁边区极其有利于被压迫被损害者生存和发展的宽松的政治环境,是改变其生存条件的客观因素。加上改换姓名,掩盖“蛮”族身份,努力获得农业生产技术,竭力仿效汉族的生活习俗并情愿以汉人自居等主观能动作用,自然就完全融入到汉民族的行列里了。所以,他们作为最后一个羌民“消逝”了,同时也就出落成为“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中的一员,“遗民就成为这里的固定居民”了。
  另一可以参考的遗留物是“鞑女子”剪纸。在陕北剪纸中出现了“鞑女子”剪纸。所谓“鞑女子”剪纸,就是鞑子女孩。陕北民间把蒙古人称“鞑子”,实际上所指并非单一的蒙古人,而是所有的北方少数民族。被誉为剪纸大师的郭佩珍老太太就剪过这样的剪纸。从图中可以看出,女孩喜笑颜开,一副天真烂漫的少女形象,可以看作和平涵化的一种类型。
  注释:
  1李斌∶《科学家提出中国古人类进化新说》,《北京日报》1999年11月15日
  2吕振羽∶《中国历史引言》,《中国古代史讲座》求实出版社1987年版上册第6页
  3[北齐]魏收:《魏书》,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2055页
  4姬乃军等:《延安府志校注》,陕西旅游出版社1999年版,第63 页
  5《资治通鉴·卷八二·晋纪、四》[宋]司马光编著:《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6册第2613、2615、2616页
  6府谷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府谷县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749页

上一页  [1] [2] [3] [4]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