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财富股票

私募纷纷“脱壳” 重仓“壳股”还是不是门好生意?

来源:证券时报  发布时间:2016-10-17 18:31:05

  今年6月17日成为“炒壳”的重要分水岭。证监会就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旨在给“炒壳”降温,促进市场估值体系的理性修复,新规包括完善控制权变更认定标准、取消重组上市配套融资、延长新进股东持股锁定期,以及加大对中介机构问责力度。彼时,部分“壳股”应声下挫。

  同时,证监会加大对并购重组项目的审核力度,6月17日之后,重组被否的方案已经达到10例以上,包括广东新价值入主的金刚玻璃8月重组被否,理由是“标的公司盈利预测可实现性及评估参数预测合理性披露不充分”,“曲线借壳”模式受到质疑。

  华南某资深私募人士分析,“炒壳”是中国市场特有的制度性套利,“前两年一些上市公司做风口上的资产重组,股价表现都比较可观,但实际大部分项目都无法证伪,有些公司业绩难以达标,只是二级市场股价反应明显。监管政策一旦收紧,这种重组都要求实打实才能过,相对来说,炒壳的套利空间就变得很小。”

  他认为,在这种监管趋严背景下,私募“炒壳”不仅难以获利,并且风险变得很大,“有些并购重组项目可能涉嫌内幕交易,或有打擦边球的嫌疑,现在监管对此打击力度较大,私募也觉得没有必要再去冒险。”

  此外,舆论、客户的压力,也使得这些私募变得不愿意再说“炒壳”之事。

  也有参与举牌壳股的华南某私募表示,“因为举牌、炒壳的事情,给我引来很多麻烦,整体的舆论形象也比较负面,我现在已经不想再多说这个事情。如今的环境下只想闷声做投资。”

  北京某中型私募也表示,拿的股票较多,有些不涨,自然会去调仓,“我实际上看好的不是壳股,而是国家转型改革的整体思路。”记者发现,如今他已不再愿意多提买壳股。

  格上理财分析师认为,现在监管风险、无法找到优秀资产注入、退出时机等,都成为私募投资壳资源的主要风险点,若在投资期限内,“壳股”仍未找到优秀资产注入,投资者大概率将会面临亏损风险。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