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或重启28天期逆回购 降准概率下降
流动性管理微变
央行在时隔半年之后,重启14天期逆回购,让市场颇感意外,利率市场和债券市场都出现明显反应,资金成本出现上升,如24日Shibor多个期限利率均上涨,ROO1(银行间市场质押式回购,1天期)24日上午报价一度高达2.7076%,下午3点后则回落至2.1%附近。央行这一行为的目的主要是减少资金面的波动,平稳资金面,同时,增加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灵活性,避免在流动性紧张时被动下调法定准备金率从而释放政策宽松的信号。业内人士分析,不排除未来央行在操作中将逆回购期限继续拉长至28日,那么资金成本(货币市场加权平均价)将进一步上升。
本报记者 杨志锦 北京报道
时隔半年,中国人民银行重启14天期逆回购。8月24日,央行公开市场进行500亿14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2.4%,与上次持平。央行上一次进行14天期逆回购操作是今年2月6日。
“14天期逆回购期限稍长,央行投放的目的主要是减少资金面的波动,平稳资金面。”一位曾在央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室工作过的市场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7天期期限短,到期面临续作及续作多少的问题,容易引起波动。”
有不愿具名的交易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不排除未来央行在操作中将逆回购期限继续拉长至28日,那么资金成本(货币市场加权平均价)将进一步上升。
14天期逆回购的启动或将对降准降息等货币政策的操作形成影响。国泰君安(18.490,0.08, 0.43%)固定收益分析师徐寒飞称,央行增加14天逆回购操作,显然是为了增加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灵活性,避免在流动性紧张时被动下调法定准备金率从而释放政策宽松的信号。
资金成本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