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城受挫北京楼市:拟出售83亿豪宅项目剩余股份
但这并不能完全解释出售的动机。
在与泰禾的交易公告中,华侨城表示,“本次股权转让有利于公司快速回收现金流”。其中还有一项条款:泰禾同意在合同签订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标的企业(侨禧投资)提供44.5亿元借款,专项用于提前偿还母公司(即上市公司“华侨城A”)的部分借款本金。
近年来,华侨城加大拿地步伐,2016年拿地金额超过400亿,今年前三季度拿地花费287亿。虽然营收规模也有所改善,但由于拿地提速明显,公司短期偿债压力持续提升。
公告显示,由于拓展新项目的原因,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华侨城的短期借款比年初增加295.63%。同时,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8.88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87.26%。
因此,缓解资金压力,被认为是华侨城全盘出售侨禧项目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信建投还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另一个原因:强化公司年度业绩弹性。按照华侨城年初制定的目标,今年的营收规模将达到800亿,但前三季度仅完成194亿。由于业务类型的原因,华侨城财务结算的重心在第四季度,但这一缺口仍然显得较大。
“大部分企业都会在四季度冲击年度销售目标,有些表现为加紧推盘,有些表现为出售项目,两者在逻辑上是一致的。”北京某房企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
该人士表示,和参与全程开发相比,出售项目有可能会遭遇利润损失,但也有很多好处,如快速回笼资金、支撑业绩、引入合作者弥补开发能力不足等。在公司陷入某种困境时,往往能够起到“丢车保帅”的作用。
受制北京楼市环境
此次被整体出售的“新著东方”项目,位于北京市南四环外,紧邻地铁4号线,地段优越。在24万平方米的规划建筑面积中,有超过14万平方米的可售商品住宅。当年三公司联合拿地的代价为83.4亿元,为北京历史第三高。
虽然商品住宅部分的楼面单价超过5.5万平方米,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地块的附加条件并不苛刻,是一个易于操作的好项目。因此,华侨城选择将其整体出手,颇为出乎业界意料。
作为对比,此前的9月7日,华侨城以87.7亿元价格收购信和置业(成都)有限公司80%的股权。该标的为港企信和置业于2007年获得的成都高价地,体量达122万平方米。这个名为“信和·御龙山”的项目在2013年9月才首次开盘,目前仍有大量存货。
华侨城认为,“本次收购预计在未来将对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带来正面影响”。
由于体量、货值、成本相差较大,很难将两个项目做出全面对比。但就现阶段“减仓一线城市、加码二线城市”的做法而言,显得缺乏合理性。
兰德咨询总裁宋延庆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北京是房地产调控最为严厉的区域,“限价令”使很多项目的盈利前景受到影响,豪宅项目尤甚。成都也有“限价令”,但市场并未像北京一样遭遇“冰冻”。且成都是目前二线城市中,市场基础和发展前景较好的一个。因此,华侨城有提高资金配置效率的考虑。